:::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11 ms
共 5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隱名埋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姓埋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元朝王子一寫的《誤入桃源》雜劇中,描述漢明帝時有二個書生劉晨、阮肇,他們為逃避亂世,在天臺山下隱居修道。一日採藥迷路,偶遇太白金星化身的樵夫,太白金星問他們為何不去求取功名,卻在山中隱居修道。劉晨、 阮肇回答說:「這幾年天下荒亂,干戈並起,官場黑暗險惡,所以避入山中修行。如此便不必管外界的紛紛擾擾,是是非非;隱姓埋名,作一個莊稼人,與麋鹿魚蝦為伴,悠閒地過日子。」「隱姓埋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指隱瞞姓名,不讓別人知道真實的身分。
|
畢精竭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殫精竭慮」原作「殫思極慮」。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於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而在顛沛流離中度過。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
|
以眼還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採取對方所使用的手段來報復對方。如:「心胸狹窄的人,做事常常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
每下愈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改成「每況愈下」,雖屬訛用,但已成俗,備載於此,以供參考。
|
虛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依真實的情況報告。《水滸傳》第二回:「汝詐稱皇親,虛報功績!」
|
殫精畢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殫精竭慮」原作「殫思極慮」。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於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而在顛沛流離中度過。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
|
殫精極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殫精竭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殫精竭慮」原作「殫思極慮」。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於香山,自號香山居士。他出身在一個小官僚的家庭,青年時期,由於戰亂而在顛沛流離中度過。長期貧困與居無定所的生活,讓白居易真實體會了人民的痛苦,所以他的文學作品中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極能反應真實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
|
真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真實誠摯的言詞。如:「酒後吐真言。」
|
恐懼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他非身體徵狀<ref name=am73020071114 />: 思維不清晰,感覺不真實,抽離或虛幻 窒息感 (並非不能呼吸或呼吸困難,而是感到好像窒息一般) 害怕將會死去 害怕失去控制 失去理智對恐懼的事物和情境極力迴避患者不能控制這種恐懼對某種事物或情境產生強烈的恐懼。對恐懼的事物和情境極力迴避。患者知道這種恐懼是過份的,但不能控制。 類型廣場恐懼症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害怕離家外出、害怕獨處、害怕離家以後處於無助狀況了不能立即離開該場所。男女比例為1:2。社交恐懼症指害怕處在那些必須與他人...
|
宗教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同一客體之「言談與宣告」的方式,屬於憲法上保障信仰的實踐方式,使人民可依據其信仰而行為,將其實踐於真實生活中。從事宗教活動自由從事宗教活動自由(Religionsausübungsfreiheit)之於憲法第14條集會結社自由,而予以在組織方式上之特別優為之獨立保障。(註2) 參考書目註1:翁城都,<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關係之研究>,2012。註2: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258-27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宗教自由英文關鍵字:Religious Freedom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