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07 ms
共 4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干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盾和羽翳,皆供樂舞時用。羽為文舞,干為武舞。《書經.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干兩階,七旬有苗格。」宋.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詞:「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
莫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的強有力競爭者。2008年,莫言的長篇小說《四拾壹炮》(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7)入圍第7屆茅盾文學獎最終入圍作品,迄今為止,莫言和他的作品已經獲得了海內外眾多獎項,主要有︰1987年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1988年台灣地區“聯合文學獎”;1996年首屆“大家‧紅河文學獎”;2001年第二屆“馮牧文學獎‧軍旅文學創作獎”;2001年法國“Laure 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2002年首屆“鼎鈞文學獎”,“‘茅台懷’人民文學獎”,法國“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2005年第十三屆意大利“N...
|
費茲傑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還沒完成就過世了,初稿完成四分之三。 觀點 描述1920年代美國人在歌舞昇平中空虛、享樂、矛盾的精神與思想。 著作 長篇小說 《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 (1920年) 《美麗與毀滅》(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1922年) 《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1925年) 《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 (1934年) 《最後一個銀壇大亨》(The Love of the Last Tycoon) (1941年)...
|
干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盾與大盾,也泛指武器。《禮記.儒行》:「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宋.李綱〈建炎行〉:「號令新幟旗,仗械飭干櫓。」
|
珍珠港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對美國來說,是一場決定性地戰爭,使美國人放棄了孤立的心態,投入歐洲戰場,並以其強大的工業能力作為後盾,一舉使疲弊的歐戰和太平洋戰場得以反擊。針對此事件,也有許多陰謀的猜測,如美國事前早已知情等。但無論如何,此事件都是戰爭中的一大轉捩點,並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參考書目註1李邁先譯(1974)。西洋近世史冊三,頁200-202。台北:幼獅出版
|
歸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證明某一命題成立,先提出與此命題相反的假設,再從這個假設中得出和已知條件相矛盾的結果,以否定此假設而肯定原來的命題。也稱為「反證法」。
|
黃鐘長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黃鐘毀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
|
蕭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處在於它的高度的真實感。”並給予《呼蘭河傳》很高的評價,稱蕭紅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茅盾論蕭紅的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點沉重起來。」 四.作品 《跋涉》《生死場》《商市街》《橋》《孤獨的生活》《砂粒》《牛車上》《呼蘭河傳》《小城三月》《回憶魯迅先生》《馬伯樂》《蕭紅選集》《蕭紅散文集》
|
雷鳴瓦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瓦釜雷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
|
以夷治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衝突,削減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明史.卷一六六.張祐傳》:「以夷治夷,可不煩兵而下。」也作「以夷伐夷」、「以夷制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