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2.55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於梨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焰》、《變》等。其中《又見棕櫚、又見棕櫚》被認為是其最具代表作品。評價由於所作多寫臺灣留美學生的寂寞和多愁,被譽為[留學生文學的鼻祖]。旅美學人夏志清教授曾說:「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潛心自己藝術進步,想為當今文壇留下幾篇值得給後世朗誦的作品的,有兩位:於梨華和白先勇。」編輯9502112于佳琳
鍾曉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參考文獻 生平1962年生於廣州,在香港成長,為香港作家。於香港瑪利諾修院學校完成中學課程,並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電影系,後來定居澳洲。父親是印尼華僑,母親是東北瀋陽人,自小便愛看書,香港作家黃南翔描述鍾曉陽:「她很沉靜,在書房裏一坐就是半天。她用小楷填的詞,厚厚的一本,顯示了她的專注和耐性,而她搜羅的錄音帶,也大都是古箏、笛子、二胡、琵琶……幾乎清一色國樂,這又顯示了她對民族樂曲的喜愛。但她自小就練鋼琴,擁有第八級合格教師身分。」十三、四歲開始寫作,常用筆名「鍾殘醉」發表作品,散...
杜荀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杜荀鶴(八四六~九0七),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埭)人。由於出身貧寒,因此自謂為「天地最窮人」。早年雖有詩名,但是因為無人援引而屢試不中,於是常常慨嘆:「空有篇章傳海內,更無親族在朝中」。直到大順二年(八九一)才中進士,然而此時杜荀鶴已四十六歲。後為宣州田頵的幕客,唐亡之後,得朱溫賞識,任命為翰林學士,但才任職五日就過世。 文學觀點杜荀鶴很有政治抱負,他說:「共有人間事,須懷濟物情」(《與友對酒飲》),「男兒出門志,不獨為身謀」(《秋宿山館》)。其文學主張和...
珍奧斯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拜倫,奧斯汀的精神也許接近休謨和洛克。剛獲出版時,奧斯汀的作品並未獲得很高聲譽,然而司各特爵士對她評價很高:「這位年輕的女士很擅長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見之中最高妙的。」奧斯汀對司各脫也很欣賞。在奧斯汀的最後一部小說《勸導》中,小說人物對司各脫的作品讚賞有加。而早在《理性與感性》中,女主人公瑪麗安已經將司各脫司各脫視為最愛的作家之一了。推崇奧斯汀的人還包括麥考萊(Macaulay),柯爾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Robert Southey,Sydney Smith,Edwar...
王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今屬湖北)人。東漢文學家。 簡介生卒年不詳,漢安帝時為校書郎,漢順帝時官至侍中。所作《楚辭章句》,是現存最早的《楚辭》註本,也是第一部《楚辭》全註本。王逸認為《九歌》的前身就是當時楚國民間的祭祀歌詞。經過屈原的整理改造,才是今日《九歌》面貌。 評價目前尚無確切資料 著作所作有賦、誄、書、論等二十一篇,《漢詩》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
馬拉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詩作欣賞4 評價 生平馬拉美Mallarme, Stephane (1871-1945),法國詩人、詩歌象徵派運動的倡導者(連同魏倫)和領袖,他只享受了5年平穩的家庭生活,母卒於1847年8月,妹妹於1857年8月去世,1863年其父逝世,這些不幸似乎頗能說明為什麼在他開始創作詩歌之時就表現出渴望擺脫冷酷的世界而探求另一個世界,他成人之後的生活繼續坎坷不平,故這一題材在他的詩作中繼續占據中心位置。1862年末至1863年初他在倫敦生活以便獲取英語知識,此後他開始了畢生的教師事業,初任教於省立學校(...
楊佳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詩觀3 著作4 詩作欣賞5 評價 生平  楊佳嫻,一九七八年生。高雄人,雙子座。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班。曾獲台北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獎項,散文,詩作及評論,散見兩岸三地報刊。為《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九歌)選入的最年輕詩人,《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新詩三十家》(九歌)中最年輕的入選者,與鯨向海同為網路世代的指標性詩人。平日活躍於網路,主持個人新聞台。 詩觀  以為詩是一種琢磨的事業。  好比行走黑夜,看星光擦傷海洋,  那孤獨地飛翔墜落的...
陳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 陳陶(約812年—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宣宗大中時,遊學長安,後旅泊贛、皖、閩、蘇、浙諸地,留下大量詩作,或抒寫壯志,或拜謁官吏,或寄贈友人,或遊歷名勝,或寄託鄉情。但作為追逐功名的知識分子,因不得志,鬱鬱不歡,漸漸“消磨世人名利心,淡若岩間一流水”(《贈野老》),甚至心灰意倦,“無因得似滄溟叟,始憶離巣已倦飛”。南唐時,隱居洪州西山,不知所終。陳陶留有詩集十卷,已散佚,後人輯得《陳嵩伯詩集》二卷,編入《全唐詩》。 觀點 晚唐時期,中央王朝在宦官專政、朋黨交爭的局...
小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私人所撰寫,記述人物生平事蹟的著作。如唐朝李商隱的〈李賀小傳〉。[例]各界人士對這本偉人小傳的評價頗高。
周作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評價3 著作4 評價 生平周作人,生於1885年,卒於1967年,現代散文家、詩人和文學翻譯家。原名柵壽,字星杓,後改名奎緩,自號起孟、啟明(又作豈明)、知堂等,筆名仲密、藥堂、周遐壽等。浙江紹興人。是魯迅的第二個弟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6年到日本留學。1911年回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師。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五四」時期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並參加了《新青年》的編輯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居留淪陷後的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