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10.68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臨難不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逢危難而不懼怕。明.屠隆《綵毫記》第一一齣:「呀!看這綁縛漢子,偉幹長,丰神軒舉,臨難不懾,必是人豪。」也作「臨難不懼」。
變古亂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傳統,紊亂常則。宋.王楙《野客叢書.卷四.張輔妄論班史》:「鼂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正救,欲報私讎,反以亡,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下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體的下半部。《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上身兒油綠縐綢,下身兒兩截袷襖。」
胸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氣度。宋.王令〈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陽〉詩:「身雖小胸腹寬,沛如絕海橫秋漲。」明.李贄《卓吾論略》:「雖至貧,輒時時脫吾董母太宜人簪珥以急朋友之婚,吾董母不禁也。此豈可以世俗胸腹窺測而預賀之哉!」
後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脊椎動物或昆蟲等長在體下部或後部的兩條腿。
性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體上因雌雄性別而相異的色彩。尤以昆蟲特別顯著。
攀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科舉中第。參見「折桂」條。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詩〉二首之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今試期日近,若但迷戀于此,不惟攀桂無分,亦且身難保。」
鮑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百戲中戴面具,扮演吐煙火,帶銅鑼起舞,引人發笑的滑稽角色。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舞隊》:「大小傀儡:大小斫刀鮑老、交袞鮑老。」《水滸傳》第三三回:「那跳鮑老的,身紐得村村勢勢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也稱為「抱鑼」。
晦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行蹤,不與人交往。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昔遭衰世皆晦跡,今幸樂國養微。」
泰去否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則泰。……夫吉者,凶之門。福者,禍之根。今大王雖在危困之際,孰知其非暢達之兆哉?」 〔注解〕 (1) 隸: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 (2) 演《易》:相傳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ㄡˇ)里時,曾取法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演《易經》而窮究天人之理,推伏羲八卦而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