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銷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排難解紛」。見「排難解紛」條。01.宋.汪藻〈吳幵莫儔散官安置制〉:「苟捐徇國之無人,則銷難解紛之奚賴?」 
肅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獵纓:攬纓,攬冠纓而正衣襟,整飾儀容的意思。纓,音|ㄥ,繫帽於頸的帶子。 (5) 危坐:挺直身端坐。 (6) 竊:私下。謙詞,用來表示所言所行只是自己不成熟的表現。
否極泰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則泰。……夫吉者,凶之門。福者,禍之根。今大王雖在危困之際,孰知其非暢達之兆哉?」 〔注解〕 (1) 隸: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 (2) 演《易》:相傳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ㄡˇ)里時,曾取法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演《易經》而窮究天人之理,推伏羲八卦而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
風中秉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中之燭易滅。比喻隨時可能死亡。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一折:「我將世事都參透,幻身似風中秉燭,可憐見便似兀那水上浮漚。」也作「風中之燭」。
撩虎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撩弄老虎的鬍鬚。比喻冒險。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俺擔驚受怕的撩虎鬚,救得您潑賤幾乎!」也作「拔虎鬚」、「捋虎鬚」。
失魂蕩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色,精神恍惚,完全不顧自己的人生。加上倡家老鴇不管天理,轉眼無情,常把人弄得傾家蕩產,敗名失德,喪隕命。倡妓這個行業這才常被人說是無底之坑、不滿之井,變成了害人的地方。
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驅體,或專指割去頭的體。《三國演義》第六八回:「汝可將羊頭都湊在死羊腔子上。」《紅樓夢》第六七回:「再有一句虛言,你先摸摸你腔子上幾個腦袋瓜子。」
千載一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崇善濟物,得其志而中心傾之,然忘已以為千載一時也;為義者,潔軌跡、崇名教,遇其節而明之,雖殺身糜,猶未悔也。■《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古人恥其君不為堯舜,北面之道,豈不願尊其所事,比隆往代,況遇千載一時之運?顧智力屈於當年,何得不權輕重而處之也。今雖有可欣之會,內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欣。《傳》云:「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今外不寧,內憂已深。古之弘大業者,或不謀於眾,傾國以濟一時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誠獨運之明足以邁眾,暫勞之弊終獲永逸者可也。求之於今,可得擬議乎!
縷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條分縷析。唐.韓愈〈貞曜先生墓誌〉:「及其為詩,劌目鉥心,刃迎縷解。」
2.零離破碎。晉.潘尼〈釣賦〉:「乃命宰夫,膾此潛鯉,名工習巧,飛刀逞技,電剖星流,芒散縷解。」
行屍視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行屍走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行屍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屍」是指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體。所以「行屍走肉」是指光有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骸而毫無生氣的人。在晉.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