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0.92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骨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人體幹部下端,為連結下肢於脊柱的連接部分。由腸骨、坐骨、恥骨等三對骨構成的左右髖骨,於其脊柱側與薦骨相接,形成盤狀,故稱為「骨盤」。
行尸坐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行屍走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行屍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屍」是指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體。所以「行屍走肉」是指光有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骸而毫無生氣的人。在晉.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
要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顯重的地位。《舊唐書.卷七四.崔仁師傳》:「丈夫當先據要路以制人,豈能默默受制於人也。」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御〉詩:「致君堯舜付公等,早據要路思捐。」
輕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賤低微。《文選.禰衡.鸚鵡賦》:「託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
潛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匿身。《後漢書.卷四五.袁安傳》:「潛身十八年,黃巾賊起,攻沒郡縣,百姓驚散,閎誦經不移。」《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拜住勒住了馬,潛身在柳陰中。」
暴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疾病突然發作且來勢凶猛。《三國演義》第二○回:「賤暴疾,有失迎候,罪甚。」
虛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虛假不實。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有那般不實喬老,有萬種虛囂歹議論,斷不了風塵。」元.鄧玉賓〈村裡迓古.包藏著一團兒和氣套.么篇〉:「你看他行鍼走線,拈花摘葉,即世裡帶著虛囂。」也作「囂虛」。
存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安頓、辦法。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折:「哎呀!這是明明的欺負俺高堂老母無存濟。」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誰知有這日,生把俺七尺長打滅的無存濟。」
鱟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肢動物門節口綱劍尾目動物的統稱。體分為頭胸部、腹部和尾劍,有關節相連。頭胸部有半圓馬蹄形之背甲覆蓋,腹部內凹,腳鬚與腳分六節,頰角則分三節。出現於距今約四億年前的古生代奧陶紀。今之鱟科僅存三屬五種。
裹尸馬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革裹屍」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一二.馬援列傳》援振旅京師,賜車一乘。援曰:「方今匈奴1>、烏桓2>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3>,以馬革裹尸4>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注解〕 (1)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2) 烏桓: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化。或作「烏丸」。 (3) 邊野:邊遠的地方,指戰場。 (4) 尸:死人的體。「尸」同「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