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分五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注解〕 (1) 魏:戰國時的一國。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2) 與:接近、親近。 (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5)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6) 韓: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分晉後建立的國家,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後為秦所滅。
桑乾盆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內外長城間,為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間的陷落地帶,其形勢為階狀斷層,級級下降,包括大同盆地、宣化盆地,平綏鐵路斜貫境內,盆地間因桑乾河及支流流貫,故稱為「桑乾盆地」。
河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河與汾水的合稱。亦指兩河之間的區域,即今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史記.卷三九.晉世家》:「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文選.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彼河汾,奄齊七政。」
花鼓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東、山西、陝西、甘肅等省的民間雜藝。由民間歌舞發展而來,通常為男女二人,一人執鑼,一人背鼓,邊歌邊舞。由於流行地區及表演形式的差別,有各種花鼓。也稱為「花鼓」。
花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邊打小鼓邊歌舞的方式演出的民間戲曲。如鳳陽花鼓、山東花鼓、山西花鼓等。如:「花鼓流行於中國許多地區,且各地表演型態均不同,但通常是男女二人表演。」也稱為「花鼓戲」。
面能乾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容人的雅量,以能用人見稱。卒諡貞。婁,音ㄌㄡˊ。 (2) 代州刺史:代州,亦曰雁門郡,地約在今山西省代縣。刺史,職官名,本為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此指州牧。 (3) 宰相:職官名。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歷代名稱不同。如秦漢的丞相、相國、三公,唐宋的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及同平章事。亦稱為「宰輔」。 (4) 州牧:職官名。古時分九州,州牧為每州的最高長官,後指朝廷所委派的地方最高行政首長。 (5) 長跪:直身屈膝成直角的跪禮,以示莊重。 (6) 唾:音,ㄊㄨㄛˋ,吐口水。有輕視、鄙棄的意思。〔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八.婁師德列傳》
洪洞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山西省臨汾縣北,瀕汾水東岸。滲水、澗水流於南境,同蒲鐵路經此,地肥民富,縣內產無煙煤。
龍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山名:(1)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2)在山西省渾源縣西南。(3)在河南省寶豐縣東南。(4)在南非共和國的角省與納塔耳省之間,為南部非洲第一高峰。
無穴可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1) 矯:詐稱、假託。 (2) 魏王:指魏安釐王。魏,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3) 晉鄙: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安釐王時將軍。 (4)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後滅於秦。
薛道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40~609)字玄卿,南北朝隋河東汾陰人(今山西省榮河縣東北)。專精好學,詩文為時所重,歷仕北齊、北周,入隋,為內史侍郎,頗有才名。後因論時政,為煬帝所忌殺,天下稱冤。著有《文集》七十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