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0.04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明淨、潔淨。唐.王建〈從元太守夏讌西樓〉詩:「高風涼氣來,灝景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很、甚。如:「良久」、「感觸良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百寶箱》:「仁兄所見良是。」
聚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後,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硨磲與碼,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旃檀及水,木并餘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琱成眾相,皆已成佛道。
七嘴八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漢語中,使用七和八組成的詞語相當多,除「七嘴八舌」外,另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折八扣」、「七扯八扯」等,是漢語中常見的組合,都有點雜亂的意思。出現「七嘴八舌」較早的文獻,如明代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卷二下》有一闋〈仙桂引〉,標題為〈思歸〉的曲,是講作者想歸隱的心境。其中有幾句:「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青山綠野,靜洞府岩穴。靜洞府岩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大意是說回想起自己當趕快脫離官場是非,歸隱到那青山綠野的茅舍,雖是冷清、靜,卻可以省卻多少煩惱,避開那人多嘴雜的是是非非。後來「七嘴八舌」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亂。
半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會兒、片刻。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我這裡低著頭吟了半晌,他那裡不轉睛瞅了我一會。」《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劉官人打門,他那裡便聽見?敲了半晌,方纔知覺,答應一聲:『來了!』起身開了門。」也作「半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憂鬱。《莊子.外物》:「心若縣於天地之閒,慰睯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溺。如:「荒淫」。《金史.卷七○.撒改傳》:「遼主荒于遊畋,政事怠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毀壞、使碎裂。如:「家破人亡」、「破釜舟」。《荀子.勸學》:「風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烹飪方法:(1)把生食埋在火灰中燒熟。如:「煨栗子」、「煨番薯」。宋.陸游〈初夏野興〉詩三首之三:「𤎖火就林煨苦筍,密甖井漬青梅。」(2)用微火慢慢燒煮,使食物熟而軟。如:「煨牛肉」、「煨蹄膀」。《宋史.卷三七三.洪皓傳》:「嘗大雪薪盡,以馬矢然火煨麵食之。」
木已成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叟曝言.第九回》水夫人不覺慘然1>,吟2>了一會,說道:「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但收之則非禮,棄之則不情。聽憑他自去主張,只不要向我說,省我生氣!」當命紫函扶起田氏,喝令素臣起去。 〔注解〕 (1) 慘然:憂戚哀傷的樣子。 (2) 吟:深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