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啓發潛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啓發潛能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目錄1 定義2 發展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提早開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成效,將有助於開啟每位學生學習潛能的一種教育方式。 發展啟發潛能教育係源自於波吉(W. W. Purkey)所提出的「啟發潛能理論」(invitational theory)。依波吉的看法,啟發潛能理論是一種實用的理論,其目的在於創造和維持人的環境,以利個人實現其無限的潛能。它是建立在下列的四項原則:1.尊重(respect):尊重他人權利,善用激勵與增強;2.信任(trust):彼此接收交往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從最簡單、短期的發展到複雜、長...
張養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日病,不忽木親至其家問疾,四顧壁立,嘆曰:「此真台掾也!」遂改授堂邑縣尹,尋拜監察御史。 政治生武宗時上疏論時政,言詞過切,當國者不能容之,遂除翰林待制,復構以罪罷之,其品格之高,可以想見。仁宗時應召再出,官至禮部尚書,後以老父年高急待奉養為由,棄官歸隱,所居有泉石花木之勝,優遊其間,雖屢徵不起。文宗天曆二年,關中大旱,人且易子而食,朝廷特派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養浩聞命,散其家財以與鎮里貧乏者,即日就道。至陜,救荒除弊,勤政撫民,凡遇餓者則拯之,死者葬之。道經華山,禱雨於嶽廟,泣拜不能起,天忽陰翳,大雨二日。及到...
哀鴻遍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哀鴻遍野」。見「哀鴻遍野」條。01.清.黃侃〈水龍吟.御溝空覓啼紅〉詞:「天吟望,哀鴻遍地,都成愁侶!」
劉獻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到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三藩之亂」爆發為止。三藩之亂定後,獻廷妻死,獻廷遂拋家別子過著浪跡天的生活。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獻廷因萬斯同之薦,北上應徐乾學聘,入京參明史館事,其主要工作為增訂《明史‧曆志》稿,從此他在京師住了四年,結識當時名聞遐邇的學者,如王源。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獻廷四十四歲,於七、八月之際,溯江西行。冬天時,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馬茹儀鳳(字紫廷)延之署中過年。翌年正月十八日,開始遊南嶽,此遊得識王夫之,並且十分推崇他。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四月,獻廷由昭陵(即湖南昭陵,在株洲南...
看花走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走馬看花」之典源,提供參考。(一) 唐.孟郊〈登科後〉詩(據《全唐詩.卷三七四.孟郊》引)昔日齷齪1>不足誇,今朝放蕩2>思無。春風得意3>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4>花。 〔注解〕 (1) 齷齪:音ㄨㄛˋ ㄔㄨㄛˋ,本指拘於小節、器量狹隘的樣子。此處借指中第前的鬱結氣悶。 (2) 放蕩: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3) 春風得意:指登進士第後稱心如意的感受。見「春風得意」。 (4) 長安:唐代首都。地約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部,南依秦嶺終南山,北連渭河平原。(二) ※清.吳喬《圍爐詩話.卷三》(據《清詩話續編》引)唐詩情深詞婉1>,故有久久吟思2>莫知其意者。若如走馬看花,同于不讀...
汪洋浩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勢浩大。形容人氣度恢弘豪放,學識淵博。宋.陸游〈答劉主簿書〉:「往者前輩之學,積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無,以能問於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該極百家,而不可涘。」《元史.卷一九○.儒學傳二.陳旅傳》:「繹曾字伯敷,處州人。為人雖口吃,而精敏異常,諸經註疏,多能成誦。文辭汪洋浩博,其氣燁如也。」
風雨滿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滿城風雨」。見「滿城風雨」條。01.宋.范協〈年年〉詩:「年年如燕一還家,又訪幽居過水。風雨滿城春欲暮,山中猶有碧桃花。」
萍水相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盛宴時所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傳誦千古。但除這兩句外,文章中也有幾句寫到奔波天的失意遊子,「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思是說:「群山峻嶺,是如此難以超越,但有誰會去同情於迷路於其中的人?在天奔波中,偶然相遇的人竟都是流落在外的異鄉人。」當然王勃在文章中,說這幾句話是別有所指的,是在為那些有志難伸的人,抒發自己的看法。後來「萍水相逢」被摘出成一句成語,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就緣分來說,自是有緣;但就交情來講,則尚屬微淺。這句成語有時偏於緣分,有時偏於交情,使用時要特別留意。
吹波助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2>。既河源之莫壅3>,又吹波而助瀾4>。神怵迥而多慮,心而尟歡。望天而佇念,擢雄劍而長歎。嗟生民之永迷,躬與後而皆恤。 〔注解〕 (1) 漏:古代的一種計時器。 (2) 走丸:滾動的丸珠。 (3) 壅:音ㄩㄥ,阻塞不通。 (4) 瀾:大波浪。
洪濤駭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濤駭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驚濤駭浪」原作「驚波駭浪」,出自於三國魏時王粲的〈浮淮賦〉。〈浮淮賦〉內容主要描述軍隊出征的壯盛場景,其中「凌驚波以高鶩,馳駭浪而赴質」二句的意思是說:出征的戰船,凌駕於高起的浪頭上,奔馳於洶湧的波濤中,勇往直前地奔赴戰場。句中的「驚波」與「駭浪」,就是指極為凶猛激烈的波浪。後來「驚濤駭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猛烈的波浪,如宋.陸游〈長風沙〉詩:「江水六月無津,驚濤駭浪高吹花。」此外,亦可引申用來比喻險惡的環境,如:「老王的閱歷豐富,不知經歷多少驚濤駭浪。」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