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4.41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事多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好事多磨」。見「好事多磨」條。01.宋.劉斧《青瑣高議.前集.卷一○.王幼玉記》:「自古美事多磨隔,無時兩意空懸懸。清宵長歎明月下,花時洒淚東風前。」 
故步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便將酒杯、酒壺等一切酒器打破,以表示自己戒酒的決心。有個酗酒的朋友聽了這件事,氣得反駁他說:「酒自古以來都是為人所愛,連古代聖賢也不例外,他們也不致於喪失本性。你把酒器打破,做這樣地自我限制,不過是忌口,但心裡還是想著它,又有什麼用?」庾闡回答說:「人生下來時沒有任何欲望,但後來欲望慢慢養成,都是受到周圍物的影響。如果把這些誘因剷除,心就不會蠢蠢欲動。心能靜得下來就會快樂,不會受到欲望的干擾。所以忌口不只是忌口而已,也能忌心。」朋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連連稱是。這裡的典源用了「自封」。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故步自封」,用來指安於現狀,不求進取。
逐浪隨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原隨著大環境,跟著眾人起舞,一起沉淪。《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也收錄這篇文章,同句話則載為「隨其流而揚其波」,意思與原意相似。後來「隨波逐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行事。
不見書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見經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見經傳」原作「不見書傳」。「經傳」、「書傳」都是典籍的代稱,「不見書傳」即是指從未出現於文獻記載中,在《史記》裡就有這種用法。〈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眾弟子的身世,取材自古籍文獻。孔子桃李滿天下,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但並非每個都像顏回、子路、子游、子夏等那麼有名,可以在文獻裡找到相關的生平資料。有不少人是不見於書傳中,生平不詳,只好將他們列在後面。後來「不見書傳」變為「不見經傳」,較早的書證如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一三.再書博古圖》:「考諸前代,叔液之名不見經傳。」意思是說:「在以往眾多典籍中,都沒出現過叔液這個名字。」後來「不見經傳」就被用來比...
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呆子、傻子。《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下》:「你道求請佛法,法在何處?佛在何方?你是痴人!」《紅樓夢》第六九回:「姐姐,你終是個痴人。自古『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還。」
應天順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命和民心。唐.李德裕〈項王亭賦〉:「自古聰明神武之主,未嘗不應天順人,以定大業。」《三國演義》第四回:「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也作「順天應人」。
行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旅行。晉.陶淵明〈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詩二首之二:「自古歎行役,我今始知之。」
留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存。唐.白居易〈楊柳枝詞〉八首之七:「小樹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兩三條。」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撿字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撿拾有文字的廢紙集中燒掉。因中國自古以來,學問知識為人所敬重,所以寫有文字的紙張便受到特別的處理。在清末有「字紙會」的宗教團體,常僱工人到處拾取字紙,再集中燒毀。
人情之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情況下人的感情表現。宋.司馬光〈應詔論體要〉:「凡用一人,必或以為賢,或以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明.李贄〈與弱侯書〉:「夫當樂時,眾人方以為樂,而至人獨以為憂,……此非反人情之常也。」也作「人之常情」。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