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信不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正講信用,不在於立誓訂約。《禮記.學記》:「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
|
楨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築牆時兩端所立的木柱。「幹」文獻異文作「榦」。《書經.費誓》:「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楨榦。」《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魯人三郊三隧,歧爾芻茭、糗糧、楨榦,無敢不逮。」
|
金石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誓言如金石般堅固,不可變更。如:「他們的感情歷經各種艱難考驗,猶勝於金石之盟。」
|
坐觀成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冷眼旁觀他人的成功與失敗而不參與。《史記.卷一○四.田叔傳》:「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合從之,有兩心。」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二一齣:「言朅囚既歷艱難,誓雪恥肯坐觀成敗。」也作「坐視成敗」。
|
典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謨,兩種文體。典以記國之大事,謨以載謀略之言。典謨泛指古聖賢所遺留的訓誡。《文選.孔安國.尚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
|
勢不可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名臣。博覽經籍,明帝時,拜為安西將軍,移車騎將軍,與王導、卞壼等同心輔政,封南昌縣公。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有文集十卷。
(7) 屈:降服、折服。
(8) 懲:警戒、教訓。
(9) 豕突:野豬向四處衝撞,比喻賊寇到處侵犯。
(10) 謀猷:謀略。
(11) 呼吸:比喻瞬息、頃刻之間。
(12) 申胥:伍員(西元前?∼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楚王聽讒言殺其父兄,伍員逃至吳國,佐吳伐楚報仇,並輔吳稱霸,因功封於申地,故稱「申胥」。
|
倘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果有、假使有。如:「我倘有違背誓言,願遭天打雷劈。」《金瓶梅》第一七回:「倘有小人指戳,拔樹尋根,你我身家不保。」
|
虎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勇士。《書經.牧誓.序》:「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受戰于牧野。」
|
因變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弊之民,是猶無鏑銜橛策錣而御馯馬也。昔者,神農無制令而民從,唐虞有制令而無刑罰,夏后氏不負言,殷人誓,周人盟。逮至當今之世,忍詬而輕辱,貪得而寡羞,欲以神農之道治之,則其亂必矣。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天下高之。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豈可同哉!古之兵,弓劍而已矣,槽矛無擊,脩戟無刺。晚世之兵,隆衝以攻,渠幨以守,連弩以射,銷車以鬥。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於古為義,於今為笑。古之所以為榮者,今之所以為辱也。古之所以為治者,今之所以為亂也。夫神農、伏羲,不施賞罰而民不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廢法而治民。舜執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釋甲兵而制彊暴。由此觀之,法度1>者,所以論民俗...
|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引起全島民眾譁然。群情激憤之下,臺灣巡撫唐景崧被簇擁發布〈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表示寧願戰死、誓不屈服。丘逢甲發電報向清廷挽留臺灣失敗,決定提倡建議「臺灣民主國」來爭取國際支援,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民兵司令官。沒想到唐景崧短短十天後便逃回廈門,丘逢甲也倉卒內渡,定居在潮州。 抱憾遺民丘逢甲從「誓與臺灣共存亡」到「倉皇內渡」招來許多時人與後人的譏諷,然而從他的詩作來看,內渡之後丘逢甲的文風驟變,充滿悲憤激越之情,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離臺...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