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22.73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複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習已學習過的課程。[例]他每天晚上都將老師當日所教的課程複習一遍。
空前絕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一無二,超越古今,無與倫比。[例]孔子、耶穌、釋迦牟尼等,在人類文化史上都是屬於空前絕後的超級人物。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向楚軍挑戰,但晉君不允許;又請求去邀請楚人來同盟,晉君接受,派二人一起前去。這時侯,晉、楚之君事實上都有意和解,晉君深怕二人懷恨前往,也許會滋生事端,為求有備無患,所以派出兵車前往接應。楚營將領潘黨看見兵車揚起的塵土,立刻向中軍告急,孫叔敖就說:「寧可我們先侵犯敵人,不要讓敵人侵犯我們。《詩》說:『元戎十輛,在前面開道。』就是要搶先攻擊敵人。《軍志》也說:『搶在敵人前面,可以劫奪敵人的戰鬥意志。』我們衝過去吧!」於是就疾速進軍,戰車飛馳,士兵奔跑,掩殺晉軍,獲得勝利。「先聲奪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出來。
年齡性別金字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彈頭型:出生率、死亡率皆低。因產子意願不高,幼年人口比例明降低;人均壽命延長許多,老年人口增加。基本上都是已開發國家才會出現,也顯示出正邁向高齡化社會的處令。如:歐美各國、日本。(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年齡性別金字塔英文關鍵字:age-sex pyramid 參考文獻註1:葉正。社會學詞彙。台北:風雲論壇。 P.9註2: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三版。巨流。 P.380
穩如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爻組成。陰爻象徵柔弱,陽爻代表剛強,所以坤卦顯得過於柔弱而易受傷害;但它變成中孚,柔弱的本體下下上上都受到雙重陽爻的護持,自然就「安如太山」,常享福喜,百害莫侵了。據《說文》,「太」是「泰」的古文;後來被當成語使用,多作「安如泰山」,比喻人物處於十分安穩的狀態。另外漢朝枚乘的〈上書諫吳王〉中,也有「安於太山」一語。漢景帝時,枚乘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吳王心懷不軌,意圖反叛,枚乘不贊成,於是上書吳王,加以勸諫。在諫書中,枚乘提到:「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去做,那是比累積的雞蛋還要危險,比登天還要艱難。如果能改變意圖,比翻轉手掌還容易,也能使您比泰山...
象徵暴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厄的「象徵暴力」觀念則欲揭露教育行動的本質,依布爾迪厄之意,只要以獨斷的權力進行文化獨斷的強制,客觀上都是為象徵暴力,而要灌輸一種強制性的文化必須建立在教學溝通上,所以教學溝通基本上是一種制性文化傳遞的過程。因之,人們可以將教學行動視為一種教學溝通的過程,而在這教學溝通的歷程中,卻常出現以武斷的力量灌輸一種強制性的文化,進而使得教學歷程產生文化再製的現象。進一步地說,「象徵暴力」是透過各個團體及階段間權力關係來執行,宰制的團體及上層階段運用其既得的權力關係來灌輸強制性的文化。再者,在教學行動中,「象徵暴力」不一定只透過外...
歡天喜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眉開眼笑,喜氣洋洋,興高采烈,歡欣鼓舞反義:日坐愁城,悶悶不樂,愁眉苦臉辨似: 「歡天喜地」及「歡欣鼓舞」都有歡樂高興的意思。 「歡天喜地」側重於形容歡喜快樂的氣氛;「歡欣鼓舞」側重於形容歡樂並且振奮的情緒。 歡天喜地 歡欣鼓舞 辨似例句 ○ ㄨ 他一得知自己中了頭獎,便~通知家裡的每個人。 ㄨ ○ 慶祝會上,由眾所期盼的董事長親自主持,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的神情。
虛左以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禮以左為尊,後以虛左以待指留著尊位以待賢者。《東周列國志》第九四回:「諸貴客見公子來往迎客,虛左以待,正不知甚處有名的游士,何方大國的使臣,俱辦下一片敬心伺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那綾邊上都題滿了,卻賸了一方。繼之指著道:『這一方就是虛左以待的。』」
請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人問候安康。[例]父親每天早上都會到爺爺奶奶房裡請安。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高僧的法號。(西元602~664)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幼年因家境貧困,隨兄長捷法師住洛陽淨土寺,學習佛經。十三歲入選為僧。其後遊歷各地,參訪名師,研究《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等。因感諸家各擅一宗,說法不一,故欲取得總賅三乘的瑜伽師地論來解決疑難而決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貞觀三年從長安出發,歷盡艱險,才到那爛陀寺,投入戒賢之門。貞觀十九年返長安,帶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後將近二十年間共譯出大小乘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譯本無論在質或量上都超過各譯家的成就,為中國最偉大的經譯家之一。弟子數千人,著名的有窺基、普光等。在中國民間更從玄奘取經的經歷敷演創作不少文學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的《西遊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