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16.69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這句話,他說:「大王您自己廚房裡有肥肉,馬廄裡有肥馬,人民卻面有飢色,餓倒路旁,這跟帶領野獸吃人有何不同?野獸相食,人民尚且覺得厭惡,為民父母者卻率獸食人,這樣如何為民父母呢?對於以俑陪葬這樣的行為,孔子都因俑太過於像人而加以嚴厲指責,更何況您是真讓人民活活餓死啊!」在此,「始作俑者」仍是指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後來「始作俑者 」則被用來比喻首創惡例的人。如清人張潮《虞初新志.卷一.姜貞毅先生傳》引魏禧語:「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意思是說,「廷杖」、「立枷」這樣的刑罰,即使是秦代都沒有,發明這種殘忍刑罰的人,真是罪大惡極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手執握。《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然、如果。如:「倘然」、「倘若」。《儒林外史》第三回:「何不把范進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線之明,也可憐他苦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何不,表示疑問或反詰。同「盍」。《禮記.檀弓上》:「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
隨波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原隨著大環境,跟著眾人起舞,一起沉淪。《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也收錄這篇文章,同句話則載為「隨其流而揚其波」,意思與原意相似。後來「隨波逐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行事。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常言道:痛定思痛。李承祖死時,玉英慌張慌智,不暇致詳。到葬後漸漸想出疑惑來。他道:『如何不前不後,恰恰裡到家便死?不信有恁般湊巧!』」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話傲慢無禮。《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八歲縱筆成文,本郡舉他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遜,沖突了試官,打落下去。」也作「出言無狀」。
禮尚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一.進士歸禮部》:「異日會論,昂果斥權章句之疵以辱之。權拱而前曰︰『夫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鄙文不臧,既得而聞矣;而執事昔有雅什,常聞於道路,愚將切磋,可乎?』昂怒而嘻笑曰︰『有何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掀起。《楚辭.屈原.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文選.班固.西都賦》:「揚波濤於碣石,激神岳之嶈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何不。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三.談異四.濮州女子》:「此地不久必大亂,不可留也,曷避之?」《清史稿.卷四七五.洪秀全傳》:「其黨張遂謀曰:『王得軍心,何鬱鬱受人制?中原不易圖,曷入川作玄德,成鼎足之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