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876.5883 ms
共 2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歸順、服從。《國語.楚語上》:「蠻、夷、戎、狄,其不賓也久矣。」《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
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飽、充實。如:「果腹」。
|
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文,是上下的句子,詞彙大都相同,只有詞序排列相反,成為回環往復的形式。(註一)目錄1 作用2 詞的回文3 詞組的回文4 嚴式回文5 寬式回文6 參考資料7 關鍵字 作用1.簡潔得表明事物之間的內在連繫。2.使文章圓滿充實、節奏鮮明、和諧流暢,產生回環美、往復美。(註二) 詞的回文所謂詞的回文,是指在語文中,上下兩句的詞序剛好相反,開頭與結尾同用一個詞的修辭技巧。(註二)如:1. <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2. <列子‧愚公移山>:「子又生孫,孫又生子。」 詞組...
|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解〕
(1) 填然:鼓音充實盛大的樣子。
(2) 棄甲曳兵:拋棄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落荒而逃。
|
大而化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一個人已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語出《孟子.盡心下》:「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後形容人做事不謹慎、不細心、不拘小節。如:「他個性大而化之,所以老闆都不放心他處理公務。」
|
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充盈、全部充實。如:「充滿」、「填滿」。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四:「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
因地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伍子胥本為春秋楚國大臣,後因楚王聽信讒言,殺了他的父親及兄長,於是逃往吳國。他逃到吳國後,為替父兄報仇雪恨,便輔助吳王闔閭伐楚稱霸,並因而受到重用。有一次,闔閭向伍子胥請教治國之道,伍子胥建議他要先修築城牆,加強戰備,充實糧倉,添製武器,闔閭聽了點頭稱是道:「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意思是說:修築城牆,充實糧倉等這些事情,都可以依照我國的實際條件去執行。後來「因地制宜 」被用來指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
|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不努力充實學問,以致孤陋寡聞,令人厭惡。如:「『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在工作之餘,也應多讀好書充實自己。」
|
陳陳相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史記.卷三○.平準書》的記載,漢代初期,國家太平無事,老百姓豐衣足食,各地方糧倉裡都積滿了穀子,府庫中財物充足。至於京都就更不用說了,京城裡庫存的錢幣數以萬計,穿錢的繩索都已腐爛而難以點數實際的金額。京城的大糧倉裡的糧食,逐年不斷地增加,倉庫已經塞滿裝不下,就露天亂堆在糧倉之外,而這些糧食最後竟都霉爛腐敗而不能食用,可見漢代初期國家倉廩充實的實況。「陳陳相因」原說舊穀一年一年地累積堆陳;後來被用來比喻因襲舊例,缺乏創新。
|
坐井觀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經寫了一篇〈原道〉的文章,來說明儒家道的原義,藉此來駁斥老子崇尚虛無的道。他在文章中首先就「仁、義、道、德」的內涵下個定義:仁就是博愛的精神;義就是對的行為;循一定原則去做就是道;充實於內心,不假外求的本性就是德。仁和義的標準是不變的,道和德的解說則會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就如老子也講道德,但他所說的道德是拋棄仁和義的,這只是種個人的說法,不能像儒家的道德,能成為天下的公論。至於老子會對仁義有所輕視,倒也不是老子故意要去毀謗,那是因為老子像坐在井底,所看到的天自然就小了。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坐井觀天」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眼界狹小,見識不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