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辭辛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怕辛苦勞累。如:「董事長不辭辛勞,克服許多困難,才有如今的成就。」
望之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而卻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望而卻步」典源作「望之卻步」。看到了一件困難或危險的事,有些人會去克服,有些人則會畏縮不前,後者的情形,就可以用「望而卻步」來形容。「卻」是退後不前的意思,《孔子家語.儒行解》說:「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也。」意思是一個人退縮不前而想趕上前人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徐光啟(西元1562∼1633),字子先,明朝算學家,上海人。從利瑪竇學天算之學,為中國人研究西洋科學之始,曾任禮部尚書。譯著甚多,以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等最著。當時明朝政局混亂,黨爭造成朝政敗壞,國力日衰。徐光啟看到這種情形,便感嘆地表示,黨爭耗費了士大夫的精力和才智,而對國家社會毫無...
克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克服困難。如:「在戰爭時期,物資缺乏,他們敲打罐頭、臉盆來奏樂,算是克難樂隊。」
鐵石心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武故事》(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領長史1>王必2>,是吾披荊棘3>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蹉跌久未辟之,捨騏驥而弗乘,焉遑遑而更求哉?故教辟之,已署所宜,便以領長史統事如故。 〔注解〕 (1) 領長史:領,兼理。長史,職官名,漢代丞相和將軍府等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 (2) 王必:?∼西元218,東漢末人,曹操故吏,領丞相長史。後因太醫令吉本等人反操,與嚴匡起兵討伐,中箭而死。 (3) 披荊棘:劈斬荊棘,比喻在創業的過程中克服艱苦。
臨危不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危難時,能沉著應付而不慌亂。[例]公司財務出現危機,總經理臨危不亂,逐步克服了困難。
無堅不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夠摧毀任何堅固的東西。形容力量強大能克服任何困難。《舊唐書.卷一五四.孔巢父傳》:「及就宴,悅酒酣,自矜其騎射之藝、拳勇之略,因曰:『若蒙見用,無堅不摧。』」
精熟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各種替代之學習機會以利學習。(7)由兩三位學生組成小組,並定期集會一小時以檢討測驗結果,相互幫忙去克服由測驗所發現之困難,則學習者會更努力學習。 貢獻1.態度與能力之獲得2.系統化之教學過程3.注重精熟4.重視努力5.承認心理作用之重要6.單元涵義豐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精熟教學法英文關鍵字: Mastery Teaching 參考資料張添洲/著。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2000年初版,頁294-299。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而卻步」典源作「望之卻步」。看到了一件困難或危險的事,有些人會去克服,有些人則會畏縮不前,後者的情形,就可以用「望而卻步」來形容。「卻」是退後不前的意思,《孔子家語.儒行解》說:「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也。」意思是一個人退縮不前而想趕上前人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徐光啟(西元1562∼1633),字子先,明朝算學家,上海人。從利瑪竇學天算之學,為中國人研究西洋科學之始,曾任禮部尚書。譯著甚多,以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等最著。當時明朝政局混亂,黨爭造成朝政敗壞,國力日衰。徐光啟看到這種情形,便感嘆地表示,黨爭耗費了士大夫的精力和才智,而對國家社會毫無幫助,而且同黨之人對彼此的陋行姑息容忍,更叫...
阿德勒_個體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感,稱之為過度補償。4.生活型態:指足以彰顯個人存在的所有課題,如個人生活的基本方向或個人人格等。克服自卑感,追求卓越是每個人生長和發展的目標,但如何克服自卑感追求卓越,則視個人生活型態而定。生活型態是習得的,與個人幼時經驗有關,決定於兒童對其經驗的感受和認知,沒有任何兩個人的生活型態是完全相同的。另外,「社會興趣」是阿德勒理論中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其指的是個人對於自身以外的人事物之注意與關壞,我們所能與他人分享的程度及關懷他人的程度,就是心理健康...
障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特殊教育的領域中,「障礙」屬於心理學或社會學上的概念。障礙的存在意味著個人在生活適應或學習上,受到額外的限制,處於不利的地位,需要更大的努力或特殊教育的輔助,才能克服這些困難。障礙與缺陷(deficiency)或傷殘(disability)有別,後者是醫學上或生理學上的名稱,通常可以客觀地運用醫學診斷加以鑑定。生理上之缺陷或傷殘狀態並不必然構成適應的障礙,障礙的嚴重程度固然與傷殘的程度有關,同時也取決於個人對此等傷殘或缺陷的接受態度及環境的容受程度。特殊教育的目的在消除或減輕障礙;而缺陷或傷殘的補救或矯治,則屬醫學的工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