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98.65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歆亦謂:“《春秋左氏》,邱明所修”。皆以《左傳》出於左丘明錢穆《諸子繫年吳起傳左氏春秋考》。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唐朝的趙匡首先懷疑《左傳》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後,有許多學者也持懷疑態度。很多人都認為寫《左傳》的左氏並非左丘明。葉夢得認為作者為戰國 (中國)|戰國時人《春秋考》卷三:“殆戰國周秦之之間人無疑也。”;鄭樵《六經奧論》認為是戰國時的楚人鄭樵《六經奧論》卷四;朱熹認為是楚左史倚相之後朱熹《朱子語錄卷八十三》;項安世認為是魏人所作;程端學認為是偽書。明朝的郝敬認為是晉國人。...
白圭之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玉上面的瑕疵。語出《詩經.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後比喻完美的人、事、物上的一點小缺失。唐.劉知幾《史通.卷八.書事》:「范曄博採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至於方術篇……言唯迂誕,事多詭越。可謂美玉之瑕,白圭之玷,惜哉!」
疏而不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老子》第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後以疏而不漏比喻法網雖寬大鬆散,但絕不會讓犯罪者逃脫。《北史.卷九四.高麗列傳》:「暨箕子避地朝鮮,始有八條之禁,疏而不漏,簡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載不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三三齣:「天網疏而不漏,張敏這廝呵!你為人太不悛,從前作過,赦後結冤,萬剮凌遲誰見憐!」亦指內容簡要卻不遺漏。《隋書.卷一八.律曆志下》:「疏而不漏,綱要克舉。」唐.劉知幾《史通.卷五.補註》:「范曄之刪後漢也,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蓋云備矣。」
世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累世,累代。唐.劉知幾《史通.卷二.世家》:「故假以他稱名為世家,其為義也,豈不以開國承家,世代相續?」《醒世恆言.卷三八.李道人獨步雲門》:「有個富翁,姓李名清,家住青州城裡,世代開染坊為業。」
論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傳文末所附的評論。漢朝司馬遷的《史記》稱「太史公曰」,班固的《漢書》、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稱「贊」,晉朝陳壽的《三國志》稱「評」,漢朝荀悅的《漢紀》稱「論」。其名雖殊,義則一致。唐朝劉知幾的《史通》一書,總稱為「論贊」,今皆沿用。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劉勰(約465~約532年,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日照市莒縣),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人。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幼喪父,篤志好學,因家貧,住在佛寺。十多年後,他精通佛教經論,並鑽研了儒家經典。30多歲時,寫成3萬7千字的《文心雕龍》,引論古今文體及其作法,又和唐朝劉知幾的《史通》、清朝章學誠的《文史通義》,並稱中國文史批評三大名著。早年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定林寺僧 校定佛經。梁武帝時,任奉朝請、東宮通事舍人、步兵樣尉等,為昭明太子蕭統及文士沈約所重。晚年出家 ,改名慧地,尋卒。所撰《文心雕龍》50篇,發...
自成一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問、文章或書畫等別出心裁、有所創新,而自成一種風格。唐.劉知幾《史通.卷二.載言》:「又詩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風雅比興,非三傳所取。」也作「自出一家」。
相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差別。唐.劉知幾《史通.卷二.列傳》:「又傳之為體,大抵相同,而述者多方,有時而異耳。」《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公之謀,與吾意暗合,可謂英雄所見相同也!」
藏之名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以著作不便問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極具價值,能流傳後世。《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唐.劉知幾〈上蕭至忠書論史〉:「古之國史,皆出自一家,如魯、漢之丘明、子長,晉、齊之董狐、南史,咸能立言不朽,藏之名山。」也作「藏諸名山」。
掩耳盜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唐.劉知幾《史通.卷三.書志》:「或以前為後,以虛為實,移的就箭,曲取相諧,掩耳盜鍾(鐘),自云無覺,詎知後生可畏,來者難誣者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