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82.84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眾多的。如:「黎庶」。《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遺。」
2.黑色的。通「黧」。《荀子.堯問》:「舍佚而為勞,顏色黎黑而不失其所。」
及、將。參見「黎明」條。
1.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廣東、廣西兩省,而以海南島黎母嶺下人數最多。《國語.楚語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
2.古國名。殷商時的諸侯國,商末為周文王所滅。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長治縣西南。
3.姓。如北周時有黎景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劈裂、析分。《說文解字.斤部》:「斯,析也。」《詩經.陳風.墓門》:「墓門有棘,斧以斯之。」《莊子.則陽》:「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
2.距離。《列子.黃帝》:「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
此、這個、這裡。用於文言文。如:「斯人」、「以至於斯」、「生於斯,長於斯。」
則、就。用於文言文。《論語.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淮南子.本經》:「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
1.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呢」。《詩經.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2.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啊」。《詩經.豳風.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3.是。用於倒裝,表示賓語前置。《詩經.豳風.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盡、都。《書經.金滕》:「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斯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表程度深。如:「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二一四部首之一。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參見「大夫」條。
至高無上的。通「太」、「泰」。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算法上,指兩個數值的結合。如:「3加5等於8。」
2.將一物放在另一物的上面。如:「花生米加豆腐干,滋味勝火腿。」《莊子.馬蹄》:「夫加之以衡軛。」
3.置(刑)或施(恩)。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宋.歐陽修〈瀧岡阡表〉:「逢國大慶,必加寵錫。」
4.增益。如:「增加」、「加股」。《論語.子路》:「既富矣,又何加焉?」唐.韓愈〈答李翊書〉:「加其膏而希其光。」
5.參見「加以」條。
更。《孟子.梁惠王上》:「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1.數學上的運算方法之一。參見「加法」條。
2.姓。如漢代有加特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稱諸侯或君王的封地為「國」。如:「魯國」、「齊國」。《易經.師卦.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唐.柳宗元〈封建論〉:「漢興,天子之政行於郡,不行於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2.有土地、人民、主權的團體。如:「中國」、「美國」。
3.城市。《孟子.離婁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4.地方。如:「水鄉澤國」。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
5.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國佐。
1.代表國家的。如:「國旗」、「國歌」。
2.本國的。如:「國人」、「國土」、「愛用國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給。通「供」。《左傳.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恭敬。通「恭」。《左傳.文公十八年》:「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姓。如黃帝時有共鼓。
1.雙手抱拳。通「拱」。《荀子.賦》:「聖人共手,時幾將矣。」
2.環繞、護衛。通「拱」。《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一起、一同。如:「共鳴」、「共存」、「和平共處」。《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
2.合、總計。如:「共計」、「籃子裡共有十顆蘋果。」
分享、合用。《論語.公冶長》:「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相同的。如:「共識」、「共相」。
跟、和。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姻緣簿全憑我共你,誰不待揀個稱意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歌曲。《說文解字.可部》:「哥,聲也。从二可,古文以為歌字。」清.段玉裁.注:「漢書多用哥為歌。」晉.傅玄〈節賦〉:「黃鍾唱哥,九韶興舞。」
2.稱謂: (1)用以稱兄長。如:「大哥」、「哥哥」。(2)用以稱同輩的男性。如:「老哥」、「小哥」。
用於句末的語尾助詞。常出現於宋元戲曲中,相當於「啊」。元.鄧玉賓〈叨叨令.想這堆金積玉〉曲:「為家私費盡些擔山力,你省的也麼哥。」
共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周厲王出奔後,周、召二公攝政,號稱「共和」。見《史記.卷四.周本紀》。一說為共伯和攝行天子事。
2.國家主權在全體人民,不立君主的國體,稱為「共和」。
B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inileberis inflexicostat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短而高,肥胖,呈鈍角三角形與不等邊四邊形的組合形。前緣大於後緣。殼表的前背側有一個大圓丘,圓丘圍繞深溝,前背側有一條赤道線,赤道線的上下有括弧狀的橫肋,橫肋之間夾有細網紋。一支箭簇狀的三角突起於後下腹側,箭簇並帶有一條脊稜平行腹緣排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