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1.40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均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均等,平均。《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只見那為頭的道:『某件與某人,某件與某人;』連唱了來人的姓名,又有嫌多嫌少道:『分得不均勻!』相爭論的,半日方散去。」
常態編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教師不易兼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學習;學生異質性高,班級常規不易管理。從教育理念來看,常態編班符合教育均等的理想,在實際執行時教師所面臨因材施教、班級常規等問題,應在教師專業能力所能解決的範圍之內。但如能降低班級學生人數、紓解學生升學壓力,常態編班將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中途輟學英文關鍵字:drop out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 p.106-107,臺北市: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入學機會,提供相同品質的學習內容與學習過程,並確保學生學習成功;在教育外部中,教育資源的分配要符合均等原則,確保同一地區內的徐生享受相同的教育資源。不等量方面,在教育內部中,要給予教育弱勢者更多的入學機會保障,在教育內容當中,要適時調整學習內容與教學方法、實施補救教學,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學習的機會;在教育外部中,對於弱勢地區、家庭或個人要給予額外的支援與補助,讓弱勢者有向上流動的機會。我國現階段僅在國民教育階段符合入學機會平等的教育公平概念,在教育過程與結果的公平方面,仍有一段距離。至於國民教育之下以及國民教育之上的...
組織再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涵廣被周延的,換句話說,任何組織結構與效能之再造,均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期待及社會國家發展之需要。均等性原則:教育在引導學生活動的發展,則對「教育機會均等」之理想度的揭櫫,應予設法達成。明確性原則:學校組織再造就各職務工作準則,要明確性不要模糊,所以組織再造各分工要明確,例如屬教務工作者不宜推給學務、輔導,應明確分掌,這樣組織才能運作順暢。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組織再造英文關鍵字:organizational reengineering 參考...
特許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自主性高,可以發展出學校特色,進而提昇教育品質。3. 招收特殊能力背景與需求的學生,以達成教育機會均等的理想。4. 能自我決定課程的使用與行政人員的任用,因此會特別重視教師教育的專業能力。5. 尊重家長與學生的教育選擇權。6. 有經費籌措與學校績效的壓力,因此學校辦學較為用心。 資料來源謝宏仁(2008)。教育學(教育概要)。臺北:高點。
涂爾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教育。當孩童到了某個年齡,要為其所需履行的功能從事準備時,教育便不再人人相同。「想要找到絕對同質而均等的教育,只有回到史前社會,因其結構尚未分化。」但不論教育如何分化,仍有其共同的基礎。每一群人,都有某些觀念、情感、實踐,得一視同仁地教給所有不同社會屬性的兒童。(3)教育即引導人走向道德及社會生活。 教育的功能(1) 教導兒童整個社會認為所屬成員不可或缺的某些生理與心理狀態。(2) 特定社群(如階級、家庭、專業)認為所屬成員共同必備的某些生理與心理狀態。教育的目的,便是在我們身上建構社會我,在人的身上創造一個新我,一個...
等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量或數量相等。如:「等量齊觀」。
均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均等、平衡。[例]每天攝取均衡的營養,才能常保身體的健康。
分流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級學校,貴族就讀以培育社會領導人才為目的之公學或文法中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民主主義興起,教育機會均等理念抬頭,各國為實現民主主義教育內涵,極力打破傳統的雙軌舊制,因此,紛紛設立人人皆可就讀的新式公立學校,如英國的現代中學、技術中學、綜合中學。  迄今,世界先進國家中已不再有平民、貴族分途的教育制度,但因中等學校的普及,多數國家為推展「適性教育」,並配合國家經建發展需求,在中等學校以上不再以地位作為分流教育的實施依據,改採以能力、興趣、或性向為基礎的分流教育體系,如特殊教育與一般教育體系分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體系分途...
海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探究的歷程,以增進其海洋意識和能力。E.教學宜提供學生機會均等的學習情境,不應受家庭社經背景及學生個人學業成績等因素影響。活動規劃務求周全,並顧及學生身心發展與安全措施。F.教學宜結合學生舊經驗、生活情境或時事,整合知識學習和社會體驗學習,覺察海洋與人類的關係並積極探究海洋的奧秘。G.教學實施除於課堂講授外,應輔以校外實際體驗活動、參觀或其他方式,並善用網路與其他資源。 4.教學評量A.評量應依據活動目標及學習內涵,採用多元的評量方法。B.評量內涵應兼顧情意態度、知識技能及努力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