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2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慢慢的。通「徐」。《詩經.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亟只且。」漢.鄭玄.箋:「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寬仁者,今皆以為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
社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土神和穀神。《書經.太甲上》:「社稷宗廟,罔不祇肅。」《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禮記.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食人之祿,當分人之憂,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儀容行動、威儀。《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赫盛大的。《禮記.大學》:「赫兮喧兮者,威儀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摹擬、效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漢書.卷三○.藝文志》:「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訓、告誡。如:「庭訓」。《詩經.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國語.周語下》:「啟先王之遺訓,省其典圖刑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言。如:「正經話」、「北京官話」。《詩經.大雅.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徐幹詩》:「清論事究萬,美話信非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薄、不莊重。如:「佻㒓」、「輕佻」。《資治通鑑.卷五九.漢紀五十一.靈帝中平六年》:「帝以辯輕佻無威儀,欲立協。」
質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樸實無華。《漢書.卷七五.夏侯勝傳》:「勝為人質樸守正,簡易亡威儀。」也作「質朴」。
客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觀。表現在外的威儀風範。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九.李特雄壽勢志》:「毋冉賤,雄妻任養為子,少攻學問,有客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