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容量單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換算量。最後,熟悉由大單位換到小單位後,可讓學生演練由小單位換算至大單位,因為此牽涉到小數點問題,常常使學生混淆,其中單位關係為1毫公升等於1/100分公升,1分公升等於1/10公升,最後則為1毫公升等於1/1000公升。(註1) 試題演練完成上述單位換算後,老師除了提供純數字的換算習題後,可在提供應用題的思考問題,舉例而言,一些實務上存在的單位量,學生應要有相當的觀念,如汽車的油箱容量約為50分公升,一瓶點滴約為500毫公升,可樂容量約為750毫公升等等例子,讓學生填入單位量,以增加學生對於此些單位的具體印象,並且與...
引人入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曠達而不拘小節。但也正因他的不凡,更能體認到亂世中的無奈,所以與當時其他許多名士一樣,也是極好飲酒,常常一連醉個數月,有時還會光著身子在街上遊蕩。晉.郭澄之《郭子》記王忱言:「三日不飲酒,覺行神不復和親也。」也就是說,若有三天沒喝酒,就覺得形骸不受心神的控制,他必須藉著酒才能把自己引領到一種玄妙的境地,喝得爛醉時反而能得到物我兩忘的解放,才能忘卻所有的不滿,拋掉形骸的束縛,真正任心性所為而放縱不羈,故又云:「酒自引人入勝地耳。」後來「引人入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引領人進入美麗玄妙的境地。。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穿鑿附會」,用來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便提到有些人對〈離騷〉中「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妄加解釋,造成不少爭端。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升至上卿,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廉頗於是宣稱:一定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藺相如聽說了以後,便刻意迴避廉頗,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廉頗因此十分得意。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但他的門客、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引以為恥,紛紛求去。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讓...
天花亂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說話言詞巧妙,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多指說話誇大而不切實際。典出《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序品第一》。[例]由於他常常說謊,所以任憑他說得天花亂墜,也沒有人相信。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誠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軟弱,王室政權完全掌握在諸侯國的鄭武公和其子鄭莊公手裡。對於這樣的情況,周平王常常覺得不安,所以想將部分權力轉移到虢公手上。鄭莊公得知後,前往質問,周平王懾於莊公的氣勢,只好趕緊否認,並且與鄭國交換人質以示誠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繼位,便真地將政權移轉到虢公手裡。鄭莊公大為憤怒,於是強奪了周朝兩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報復。周、鄭兩國從此交惡。史家對這件事的評論是:如果承諾不是發自於內心,即使強留人質作為抵押,仍然無法保證彼此能信守約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循禮法,即使沒有任何抵押物,也不會破壞盟約。...
四捨五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捨五入(Round off)目錄1 用途2 規則3 注意0之取捨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用途在數學中常常使用四捨五入之概念,其原因為並非每個整數之間皆可相除,因此當無法整除時,而為了表示上方便,即產生四捨五入之方式,規定大家回答相同的位數,進而檢視其成果而做比較。另外不只於數學的領域中,對於物理、化學、地理等等科目,也時常運用到此概念,例如計算地球赤道的距離時,其結果不可能為整數,而在表示上小數點後不可能無限循環的寫下去,因此勢必得採取四捨五入之方式。 規則首先,應先講述小數點後第幾位四捨五入的問題,題目中常說到,請四...
集思廣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空見慣」這句成語,與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有關。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好友,兩人都因宰相王叔文的牽連被貶官。之後,劉禹錫的仕途就相當的乖舛,屢經波折後,好不容易才在唐文宗太和二年回到朝廷擔任主客郎中的官。「司空見慣」的故事,大概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當時京城有位曾經擔任過司空的李紳,也喜愛詩歌,因為久仰劉禹錫的才名,所以特別在自家擺設盛宴款待他。席中,還安排一位年輕貌美的歌妓表演。劉禹錫看到李紳隨手一擺,就是這麼盛大的場面,想必早已見慣了,不禁為自己乖舛遭遇,感到非常悲傷。劉氏曾經在江南擔任過刺史,所以詩中自稱為「江南刺史」。後來從這段故事摘出「司空見慣」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經常常看到,不足為奇的意思。
行雲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詩人蘇軾在〈與謝民師推官書〉中提到,他覺得謝民師的詩文雜賦讀來像飄動的浮雲、流動的水,十分流暢,無拘無束,沒有一定的目的,但常常能在適當的時候書寫或停筆,文字組織的條理自然,洋溢流露出各種姿態。後來「行雲流水」被用來形容待人處事或文章字畫飄逸自然,無拘無束。 +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是寫莊子佯死化身成楚王孫,考驗妻子是否會在他死後為其守寡,沒想到莊妻受不了引誘,在被揭穿後羞愧上吊自殺,莊子則在妻子死後敲瓦盆而歌,之後摔碎瓦盆,得道成仙的故事。而典源節錄的是故事開頭,內容是:莊子時常夢見自己化身為蝴蝶,他將這件事告訴他的老師──老子,老子點出這是因為他前世是隻成精的蝴蝶的緣故,莊子頓時醒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