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轄主權的觀念,當原住民涉及外交事務談判時,清廷屢屢應對失措。 二、日本政府明治維新後的野心1867年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被迫上表「大政奉還」,結束江戶時代。隨後的明治維新過程中,大量武士(士族)失業,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於是西鄉隆盛等人提出「征韓論」,主張以海外擴張來解決內政問題。但征討朝鮮半島在外交上困難較大,未獲得日本內閣多數閣員支持,最後造成參議西鄉隆盛等征韓派官員下野。日本朝廷為了安撫士族情緒,遂有出兵台灣之議。也有學者認為,日本政府「出兵台灣」並非僅為了緩和士族對內政的不滿,而是對台灣的經濟價值與戰略地位有很清楚的...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韓愈七歲開始讀書,十三歲能寫文章,自言「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與鳳翔邢尚書書》)。貞元二年(...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正在宣城,此後輾轉溧陽、剡中,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永王違抗肅宗的詔命東巡,兵敗丹陽,他受到牽累,下潯陽獄,定罪長流夜郎;以五十七歲的垂暮之年,拋別妻子,獨冒洞庭三峽的險惡風濤,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長道路。這一階段,李白的生活經驗最豐富,傳世詩歌也最多。下面所選的《將進酒》及《宣城見杜鵑花》反映了他對國事的關心,朝政的不滿,兩次進取功名失敗的懊惱,以及對家人、好友、山水、神仙的瞥戀。六、巫山遇赦到病逝當塗(758-762年)李白長流夜郎,行至...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眇,欲渡誰相待。秋山起暮鍾,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一侍禦(自南昌令拜,頃同官洛陽)  忽報南昌令,乘驄入郡城。同時趨府客,此日望塵迎。  文苑台中妙,冰壺幕下清。洛陽相去遠,猶使故林榮。 經少林精舍,寄都邑親友  息駕依松嶺,高閣一攀緣。前瞻路已窮,既詣喜更延。  出巘聽萬籟,入林濯幽泉。鳴鍾生道心,暮磬空雲煙。  獨往雖暫適,多累終見牽。方思結茅地,歸息期暮年。 同長源歸南徐,寄子西、子烈、有道  東洛何蕭條,相思邈遐路。策駕複誰遊,入門無與晤。  還因送歸客...
親痛仇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列傳》朱浮字叔元,沛國蕭人也。初從光武為大司馬主簿,遷偏將軍,從破邯鄲。……浮年少有才能,頗欲厲風跡,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屬,以為從事,及王莽時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乃多發諸郡倉穀,稟贍其妻子。漁陽太守彭寵以為天下未定,師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屬,以損軍實,不從其令。浮性矜急自多,頗有不平,因以峻文詆之;寵亦佷強,兼負其功,嫌怨轉積。浮密奏寵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貨賄,殺害友人,多聚兵穀,意計難量。寵既積怨,聞〔之〕,遂大怒,而舉兵攻浮。浮以書質責之曰:「……方今天下適定,海內願安,士無賢不肖,皆樂立名於世。而伯通獨中風狂走,自捐盛時,內聽驕婦之失計,外信讒邪之...
濱田彌兵衛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由於日本和荷蘭因為商業關係而日漸緊張,巴達維亞的官員擔心與日本的通商會受影響,乃決定派特使到日本幕府溝通說明,於是由新任駐台總督努易茲擔任特使,於1627年7月前往日本。濱田彌兵衛得知努易茲即將赴日,乃決心加以報復。濱田勸誘新港社的平埔族原住民理加等16人和2名漢人通事,搭船返回日本,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人暴行,並報告新港社的這16名原住民是「台灣代表團」,到長崎是專程前來獻台灣土地給幕府,以此來破壞努易茲的和談,終使努易茲的和談完全失敗...
羅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致人才。《老殘遊記》第三回:「幕府人才濟濟,凡有所聞的無不羅致於此了。」。
氣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鎖國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自從葡萄牙傳教士來到日本傳教(集中在長崎市),不少日本大名及各階層人民均信奉天主教,後來江戶幕府實行禁教令,信徒被迫更改信仰以及被流放到外國。後來為了阻止外國傳教,決意與親天主教的西班牙及葡萄牙斷交。1616年,德川家康死後,其子德川秀忠擔任幕府將軍,直到1623年。他延續其父迫害基督徒的政策,且首開逮捕、處死歐洲傳教士的先例。歷代幕府將軍因為懼怕外國人入侵或滲透而迫害...
倭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倭寇的組成最初都來自日本(時稱倭國),故此被統稱為倭寇。及至後期,由於日本國內政治形勢轉變,加上日本幕府管制,日本人出海搶掠船隻的事件減少。二說來自中國、東南亞和朝鮮的海商與海盜,他們依從著過去倭寇搶掠的方式繼續為禍於東海,因為當時的政治因素,也被歸於倭寇之列。 明朝時期明太祖、成祖時期,在沿海嚴加防範倭寇,幾次殲滅入侵倭寇,倭寇不致形成大患。明世宗嘉靖年間,倭寇對中國沿海地區的搶劫情況日益嚴重。他們與內地奸民相互結納,佔有島嶼,進擾州縣,到處燒殺。這時衛所制度已經廢弛,軍隊腐化情形嚴重,毫無戰力可言,如何應付倭寇,引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