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日本幕府時代,德川管轄六十個藩,各藩主門下養有許多武士,後藩主互鬥,被滅藩的門下武士失去封祿、離開主家,成為失業或無業的武士,便稱為「浪人」。如:「他手持武士刀,十足像個東瀛浪人。」
下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自上游順流而下。唐.杜甫〈行次古城店汎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諸公〉詩:「濟江元自闊,下水不勞牽。」《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那一路都是下水,又快又穩。」
明治維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六八年十月二十三日改年號為明治,德川幕府將大政歸還天皇。明治天皇自即位後,一八六九年強制實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政策,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明治天皇在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促進日本的現代化和西方化,史稱「明治維新」。對外方面曾借中日、日俄戰爭勝利,占領琉球、臺灣、澎湖、朝鮮及庫頁島南半等地。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事。顯德三年(956年),他成為匡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的幕僚。趙匡胤破南唐的滁州後趙普任幕府推官。之後宰相範質奏調趙普任渭州(今甘肅平涼)軍事判官。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死,柴宗訓即位,是年七月,趙匡胤改領歸德軍節度使,趙普升為節度掌書記。目錄1 第一次拜相2 第二次拜相3 第三次拜相4 評價5 參考書目6 以上資料來源 第一次拜相顯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元旦,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等人為趙匡胤謀策,發動陳橋兵變。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淳化三年(992年)因病辭職。趙普...
便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常所吃的飯食。如:「明天我請幾位老朋友吃便飯。」《儒林外史》第四回:「我這敝教,酒席沒有什麼喫得,只這幾樣小菜,權且用個便飯。」《老殘遊記》第三回:「紹殷道:『昨晚在裡頭吃便飯,宮保談起,幕府人才濟濟,凡有所聞的無不羅致於此了。』」
弔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念往昔的人事。唐.李端〈送友人〉詩:「聞說湘川路,年年弔古多。」宋.朱熹〈短句奉迎荊南幕府〉詩二首之二:「弔古寧忘恨,開尊且破愁。」
人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群眾。《莊子.天道》:「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馳萬物,而用人群之道也。」《北齊書.卷四五.文苑列傳.顏之推》:「方幕府之事殷,謬見擇於人群。」
義憤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核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核計算。《儒林外史》第四○回:「邊庭上都督不知有水草,部裡書辦核算時偏生知道,這不知是司官的學問?還是書辦的學問?」《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同幕府諸公閒談,核算通山東省已有了四十八個學堂。」也作「核計」。
織田信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34~1582)日本戰國時代最後的將軍,殲滅群雄,推翻足利幕府,為統一全國立張本。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合稱三雄。後被部下明智光秀所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