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0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席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統一、占領。《文選.班固.史述贊.述高紀第一》:「乘舋而運,席卷三秦。」《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也作「席捲」。
悲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開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開建幕府。唐.元稹〈授鄭仁弼檢校祠部員外充橫海判官等制〉:「近制二千石以上,乘軺車者則開幕選才。」唐.李頻〈送姚評事〉詩:「使君開幕日,天子偃戈年。」
陸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歷任鎮江、夔州通判,並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後被劾去職,歸老山陰故鄉。他「身雜老農間」,為農民送醫送藥,與農民結下濃厚的情誼。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他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他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但在政治鬥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
強幹弱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強化根本主權力量,削弱分歧的勢力。參見「彊幹弱枝」條。《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憤氣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應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允、承諾。《紅樓夢》第六回:「那板兒纔五六歲的孩子,一無所知,聽見帶他進城逛去,便喜的無不應承。」《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幕府裡得著了這個消息,凡是沖天炮有什麼事,或是應承了余小琴的請託,叫幕府裡擬批擬稿。」
房玄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齡雖是文人,可是每次秦王出征,他都跟著一塊去,參與機要。房玄齡 走到哪,都先訪問當地人才,把他們納入幕府,士兵中有特殊才能的,他也去讓他們死心塌地的為秦王效力。秦王為太子,他因公擢為右庶子,太子即位,任他為中書令。當太宗大封功臣時,把他 列為第一,眾將心中有些不服,太宗的叔父首先出來道:「陛下起義兵,臣在關中首先響應,攻城略池,出生入死,冒險犯難,才有今日的地位。而房玄齡,只在帷幕中,動動筆墨,他的功勞反在 臣之上,臣未免有些不服。」太宗道:「叔父為國家,當然也歷盡辛苦,立了不少汗馬功勞,可是玄齡卻參與每一戰役,做全面部...
武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及日本中古社會的一種階層。以作戰為職業,且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例]日本的幕府沒落後,不少武士頓失所依,成為浪人。
上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前列。唐.羅隱〈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詩二首之二:「征東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宋史.卷四四三.文苑列傳五.黃伯思》:「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