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68.07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蕭、曹:指蕭何與曹參。蕭何(?∼西元前193),西漢沛縣人。輔佐漢高祖定天下,論功第一,封酇侯。漢初律令多出於他的手筆。卒諡文終侯。曹參(?∼西元前190),字敬伯,西漢沛縣人。與蕭何共同輔佐高祖定天下,封平陽侯。繼蕭何為相,一遵蕭何所制定的規律,故後世有「蕭規曹隨」之語。卒諡懿侯。 (6) 種族:族誅。種,音ㄓㄨㄥˇ,家屬親人。族,誅殺遠近親族。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一.高帝紀上》
正本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清原正本注音︰ㄑ|ㄥ ㄩㄢˊ ㄓㄥˋ ㄅㄣˇ漢語拼音︰qīng yuán zhèng běn釋義︰即「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01.《漢書.卷二三.刑法志》:「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源) 參考詞語︰敦本正源注音︰ㄉㄨㄣ ㄅㄣˇ ㄓㄥˋ ㄩㄢˊ漢語拼音︰dūn běn zhèng yuán釋義︰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01.《晉書.卷七五.劉惔列傳》:「古之善政,司契而已,豈不以其敦本正源,鎮靜流末乎!」 參考詞語︰端本正源注音︰ㄉㄨㄢ ㄅㄣˇ ㄓㄥˋ ㄩㄢˊ漢語拼音︰duān běn zhèng yuán釋義︰即「正本清源...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維新後,推行文明開化而下令廢止笞刑(早期有仿自中國唐律的笞刑,打屁股),1904年1月,台灣總督府律令第1號發布《罰金及笞刑處分例》並制訂《罰金及笞刑處分例施行細則》,法例明定「應科處3個月以下自由刑、或100元以下財產刑之台灣人之犯罪,得處以笞刑;若先前被處財產刑卻未能繳清者,得經折算執行笞刑。」(王泰升《台灣法的近代性與日本殖民統治》)根據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台灣歷史辭典》「笞刑執行中止」條:每次笞刑行刑前,都要醫師會診,如果判斷出受刑人身體不堪負荷,要等到身體狀況許可才動刑。每次笞打最多不能超過2...
土崩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酒國營專賣,設均輸平準法,但諸多措施,仍無法挽救日漸頹敗的國勢。而以錢買爵,造成貪污風氣;重用酷吏,律令嚴苛,更使臣民刑獄甚濫,生活痛苦。徐樂亟思挽救國勢,便上書向武帝陳述治國之道,他特別強調地舉史事說明:「國家最大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謂的土崩,就是人民因為不堪暴政之苦,終於群起反抗。所謂的瓦解,就是政權內部的互相鬥爭。土崩將讓舊有的政權遭到推翻,建立新的政權;而瓦解只是造成人事的改變而已。」徐樂希望能惕勵武帝不可一味地窮兵黷武,更應該體諒人民的疾苦,使得人民能夠真正安居樂業,這樣一來,自然能夠威震天下,平服四夷。到了班固寫〈秦紀論〉時,「土崩」與「瓦解」已經合用,作為一句成語來...
曉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告知,使人領會。《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今大辟之刑千有餘條,律令煩多,百有餘萬言,奇請它比,日以益滋,自明習者不知所由,欲以曉諭眾庶,不亦難乎!」《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恐有無知小民在左近樵采作踐,晚生還要出示曉諭。」也作「曉示」、「曉喻」。
分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別的界限。《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序》:「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
推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遷、轉換。《莊子.秋水》:「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登傳》:「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
法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適用於所有人的規範。《爾雅.釋詁》:「法,常也」,指規範整齊及治罪處罰之作用;《說文解字.彳部》:「律,均布也」,有一體適用之意義。現指國家機關依一定的程序制定,使人民遵循的規範。《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民皆怨;戰具不修,軍無法律。」今泛指法令與法規。
端本正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正本清源」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今漢承衰周暴秦極敝之流,俗已薄於三代,而行堯舜之刑,是猶以鞿而御駻突,違救時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歲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1>。其餘罪次,於古當生,今觸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淫亂,皆復古刑,為三千章。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合刑罰之中,殷天人之和,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化。 〔注解〕 (1) 大辟:死刑。
日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皇の神格化を図った。天皇号の制定時期は天武期と考えられている。併せて、天皇支配を具現化するために律令制の導入を進め、8世紀初頭の大宝律令制定に結実した。日本という国号もまた、大宝律令制定の前後に定められている。7世紀中,大化革新表示權力集中取得一定進展。但,權力集中化最大契機,是7世紀後半百濟復興戰爭白江口之役戰敗,倭國國家制度趨向完備,加速權力集中。天武天皇在壬申之亂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