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85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睿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明通達的智識。《韓非子.解老》:「聰明睿智,天也;動靜思慮,人也。」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一知半解」一語的源頭,有人以為來自於宋代大儒張栻的〈寄周子充尚書〉。張栻為宋代著名理學家之一,〈寄周子充尚書〉中有一段文字是講述他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理學觀。他認為學者欲窮究真理,應同時注意到「致知」與「力行」兩種工夫,將所知付諸行動,行動時又不斷思慮以增所知,如此周而復始方能有持續的進步。但若為學時未求真知,光憑主觀揣度,或不求甚解,又以其為所知並據之而行,那麼所得的一切將會是虛妄不實的。張栻這段文字,不但強調了「致知」與「力行」的為學工夫,也闡明了求真知的必要性。而後人便以他文中的「一知半解」,用來形容一個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另外,在同一時代嚴羽所作的《滄浪詩話》中,亦見此語。《滄...
無理取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據《全唐詩.卷三四一.韓愈》引)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強號為蛙蛤,於實無所校。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跳躑雖云高,意不離濘淖。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周公所不堪,灑灰垂典教。我棄愁海濱,恆願眠不覺。叵堪朋類多,沸耳作驚爆。端能敗笙磬,仍工亂學校。雖蒙句踐禮,竟不聞報效。大戰元鼎年,孰強孰敗橈。居然當鼎味,豈不辱釣罩。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而君復何為,甘食比豢豹。獵較務同俗,全身斯為孝。哀哉思慮深,未見許回櫂。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畫周密而思慮深遠。《文選.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西遊記》第二○回:「大王深謀遠慮,說得有理。」也作「深謀遠猷」、「深圖遠慮」。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塑的牛掉入海中。比喻人種種互相矛盾的思慮被解開。#語本《祖堂集.卷六.洞山和尚》。後用「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復返。 △「杳如黃鶴」
掛一漏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顧及者少,遺漏者多。常用於自謙思慮不周。[例]這篇論文雖構思良久方才成篇,相信仍有掛一漏萬之處,敬請不吝指教。
枯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乾枯、竭盡。[例]水源枯竭、思慮枯竭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白天思慮不忘的事情,到晚上就有可能夢到相關的事物。《十二樓.拂雲樓.第六回》:「做女兒的人,有多少膽量?少不得要怕神怕鬼起來。又有俗語二句道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老謀深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沉穩老到,思慮周詳,不草率行動。《孽海花》第二九回:「沈毅哉!老謀深算,革命軍之軍事家。」後用來形容人精明老練,心思深沉。如:「這種人老謀深算,你怎麼鬥得過他?」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慮時從大方面出發,實行時自小地方做起。[例]做事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能既有遠見,又能做得踏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