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6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庖丁解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3.故事庖丁為文惠君殺牛,不論是用什麼方法,都立刻使皮骨分離,並且發出的聲音有如「桑林」與「經首」美妙的音樂,文惠君就問他說:「你真是太厲害了,你的刀法怎麼會如此高明呢?」庖丁說:「我所喜歡的是事物的道理,遠遠超過技...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故步不離注音︰ㄍㄨˋ ㄅㄨˋ ㄅㄨˋ ㄌ|ˊ漢語拼音︰gù bù bù lí釋義︰守在原地,停滯不前。「故步」之源見「故步自封」條。 01.明.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乃、竟然。《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因襲。如:「因陋就簡」。晉.張華〈王公上壽酒食舉樂歌詩表〉:「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魏源《默觚上.學篇一一》:「是以君子之學,先立其大而小者從令,致專於一,則殊途同歸。」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稱文舉奇逸博聞,誠怪今者與始相違。孤與文舉既非舊好,又於鴻豫亦無恩紀,然願人之相美,不樂人之相傷,是以區區思協歡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搆,孤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浮華交會之徒,計有餘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魚豢《魏略》。 (2) 文舉:孔融(西元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拜大中大夫,後為曹操所殺。 (3) 鴻豫:郗(ㄔ)慮,字鴻豫,東漢高平人,生卒年不詳。少受學於鄭玄,官至御史大夫。與孔融相處不睦,曹操曾以書和解之。後操對融嫌忌益深,郗慮上奏構成其罪,融與其妻兒均被誅。 (4) 鄭...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獄而死。 (5) 詼諧:談話風趣、幽默。 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今人主沈於諂諛1>之辭,牽於帷裳2>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3>,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注解〕 (1) 諂諛:音ㄔㄢˇ ㄩˊ,逢迎阿諛。 (2) 帷裳:車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此借指姬妾及左右內侍。 (3) 牛驥同皁:比喻賢愚不分。皁,音ㄗㄠˋ。見「牛驥同皁」。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新唐書.卷一六二.列傳.獨孤及》:「然則多聞闕疑,不恥下問,聖人之心也。」《老殘遊記》第七回:「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宗旨何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下。通「卑」。《字彙.土部》:「埤,音悲。與卑同。汙下也。」《荀子.非相》:「故君子之於言無厭。鄙夫反是:好其實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傭俗。」
斟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考慮可否而決定取捨。《國語.周語上》:「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紅樓夢》第一○回:「大家斟酌一個方兒,可用不可用,那時大爺再定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