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6.90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充棟折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牛充棟」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據《全唐文.卷五八八.柳宗元》引)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為傳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牘,焦思慮,以為論注疏說者百千人矣。攻訐狠怒,以詞氣相擊排冒沒1>者,其為書,處則充2>棟宇,出則汗3>牛馬,或合而隱,或乖而顯。後之學者,窮老盡氣,左視右顧,莫得而本;則專其所學,以訾其所異,黨枯竹,護朽骨,以至於父子傷夷,君臣詆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聖人之難知也。 〔注解〕 (1) 冒沒:傾軋。 (2) 充:填滿、裝滿。 (3) 汗:使出汗。
周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為周公攝政後所撰,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從山崖、牆壁中搜得,其後劉歆獻給王莽,流傳至今。《十三經注疏本》為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孫詒讓有《周禮正義》。此書擬周室的官制,本名《周官》,自劉歆始名《周禮》,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冬官司空早佚,漢時補入考工記一篇。
科舉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次約一百一二十人。進士名額少,錄取率低,於是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明經只需記誦經文注疏,進士加試詩賦,則須文章詞采,也是明經不為時人所重,進士獨為矜貴的原因。由於進士科特重詩賦,應試的士子往往把自己的作品裱成一卷,在京師遍謁名人,希望得到他們的揄揚。進士及第,至為光彩,當時人稱之為「登龍門」,新科進士會於長安東南遊覽聖地的曲江,稱為「曲江會」,有時黃帝還登樓觀看,達官貴人也往往在這天挑女婿,以至曲江一帶車馬填塞,熱鬧非常。進士及第後,當官要通過吏部考試。吏部考「身、言、書、判」,就是看體貌、言詞、書法和...
後來之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2) 風流雋望:指英俊傑出才智出眾的人物。雋,音ㄐㄩㄣˋ,今同俊。 ◎2《晉書.卷四三.郭舒列傳》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劉獻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年最為關鍵。 著作其著作分類如下:1.地理部(1)《秦邊九衛圖》佚(2)《楚水圖記》佚(3)《水經注疏》未成(4)《江漢沅湘記》佚2.歷史部(1)《明史》未成(2)《明初官制》佚(3)《陞官圖說》佚(4)《續竹書紀年草稿》佚(5)《綱目紀年》佚(6)《論宗法》未成3.音韻學部(1)《新韻譜》佚4.文學部(1)《廣陽集》佚(2)《廣陽詩集》疑尚存(3)《離騷經講錄》佚5.其他(1)《日記》:由《廣陽雜記》摘錄選輯而成,佚(2)《廣陽雜記》佚(3)《日知錄》佚(4)《友譜》佚其中《新韻譜》、《明史》、《水經
金剛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有六種漢譯本,以鳩摩羅什譯本最流行。內容主要在闡明般若空義。在般若經典中,其流行程度僅次於般若心經。禪宗從五祖弘忍以來特別重視此經。本經除漢譯本外,尚有梵文本和藏譯本傳世。中、日注疏數百種。
紅紫亂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以朱為正色,紫為雜色。紅紫亂朱指雜色混亂正色。語本《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比喻邪道取代正道。《孟子注疏.趙岐.題辭》:「正塗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
後進之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2) 風流雋望:指英俊傑出才智出眾的人物。雋,音ㄐㄩㄣˋ,今同俊。 ◎2《晉書.卷四三.郭舒列傳》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後起之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2) 風流雋望:指英俊傑出才智出眾的人物。雋,音ㄐㄩㄣˋ,今同俊。 ◎2《晉書.卷四三.郭舒列傳》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窺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32~682)唐代高僧,京兆長安人。為中國法相宗的創始人之一。十七歲出家,奉敕為玄奘弟子,二十五歲參加玄奘譯場。他主要的貢獻除了協助玄奘翻譯外,對新譯經典作了詳細的注疏,有「百部疏主」之稱。並著有《大乘法苑義林章》。弟子有慧沼等,因常住大慈恩寺,世稱為「慈恩大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