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38 ms
共 3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死。通「歿」。《易經.繫辭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文選.賈誼.過秦論》:「始皇既沒,餘威震于殊俗。」
|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就算了,搞不好連性命都不保。正在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有個叫做淳于髡的人,既不怕丟官,也不怕犧牲性命,勇敢地站出 來向齊威王勸諫。淳于髡長得很矮小,但是足智多謀、能說善道,為人非常風趣。他知道齊威王喜歡聽一些拐彎抹角、近似謎 語之類的話,就編了一件事情,裝作很認真的樣子,跑去對齊威王說:「大王,您是一個非常聰明而且有見識的人,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白,想要請教您。」齊威王一下子來了興趣,連忙問道:「到底是什麼事啊?」淳于髡說:「我國有一隻大鳥,棲息在大王的宮廷裡,已經有好幾年了,但是牠不飛也不叫,不知道是為什 麼?」齊...
|
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圍棋術語。一種圍棋的犧牲打,故意奉送對方一子或兩子,藉以提回遠較此數為多的敵子的手段。
|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
|
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拚、捨棄、犧牲。如:「豁出生命」、「豁著命幹」。
|
前仆後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前面的人倒下,後面的繼續往前衝。形容不怕犧牲,奮勇向前。《清史稿.卷四一三.曾國荃傳》:「賊環攻六晝夜,彭毓橘等乘其乏出擊,破賊營四。賊悉向東路,填壕而進,前仆後繼。」也作「前仆後起」。
|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焦頭,灼爛額。形容救火時為火燒灼得很嚴重。#語本《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後用「焦頭爛額」比喻做事陷入十分狼狽窘迫的困境或犧牲慘重。△「頭破血流」
|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指為正義真理不惜犧牲生命。宋.蘇軾〈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夫君子所重者名節也。故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可殺不可辱之語。」也作「捨身取義」。
|
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豁出去,不顧一切的捐棄或犧牲。[例]拼死、拼到底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寧願做珍貴的玉器而被打碎,也不願當低賤的瓦片而得以保全。比喻人寧願保全節操而死,也不苟且求活。亦可比喻人為了堅持某種信念而不計犧牲,奮鬥到底。如:「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他衝出藏身的土坑,向敵人一陣掃射。」也作「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