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認同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例來說,瑪莉是醫學院學生,但決定她進此行業的是她的母親,而非由她本人自己思考後所做出的決定;這類型的的人通常都是遵循父母的建議而做出承諾。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自我認同理論英文關鍵字: Individual Identity Theory 參考資料Robert J. Sternberg, Wendy M. Williams /著。教育心理學。頁3-5~3-6。華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莊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列傳》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豈可勝道哉!……於是齊王1>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2>康莊之衢3>,高門大屋,尊寵之。覽天下諸侯賓客,言齊能致天下賢士也。 〔注解〕 (1) 齊王:指戰國時齊威王(?∼西元前320),繼承其父桓公的王位,在臨淄稷下設立學宮。 (2) 開第:開設府第。第,官員居住的高大屋宅。 (3) 康莊之衢:四通八達的大路。康,五達的的大路。莊,六達的大路。衢,音ㄑㄩˊ,四達的大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漫無目的的隨便閒談。如:「胡扯」、「東拉西扯」。
期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由佛倫(Vroom, 1964)所提出,認為對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都有其信念及預想,然而人們複雜的的行為與周遭環境,使得他們在同一時刻下,所想望的事物可能不只一項。因此,人們在決定對於其想望事物是否要採取行動時,會先分析行動後可能產生的結果及帶來的價值,如果覺得預期的結果與報酬是滿意的,才會行動。基於環境資源有限與自身能力,人們對於所追求的事物需要有所排序,而形成錯綜複雜的心理歷程,期望理論的發展目的即在探討此種心理歷程。而激勵某項行為的動機之強弱,就是該項行為所產生各種結果的「吸引力」與「期待值」兩者的乘績總和。 ...
代幣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喊價、競標方式,付出高額代幣者優先選擇。此即可做為教導學生經濟學市場供需法的機會教育:當大家對某樣標的的需求大於供給時,便造成物價的上漲,反之,當供給大於需求時,便使物價便宜,甚至乏人問津。學生對代幣的蒐集,蒐集的行為本身也可以是一種增強物,而且以代幣換取特別的權利對學生的吸引力更甚於實質的獎品。所以善用特別的權利,可以提高供給的數量與種類,使維持代幣的供需平衡。(劉春榮,1984) 代幣制度的運用  綜合蓋哲爾與謝倫的班級社會體系模式理論,在班級社會體系中運用代幣制度應注意如下(引自詹傑森,2007):新接一個班級,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搶劫。《儒林外史》第四回:「嚴鄉紳執意不肯,把小的的驢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理想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的心靈比肉體或環境更重要,也促進人類重視心靈的功能。理想主義形而上學對於教育理論的影響:其教育目的的重視有固定而崇高的理想。理想主義既然強調以宇宙絕對而完善的理想或觀念為實體,因此人類教育目的在使宇宙絕對的自我理想得以實現,趨向真、善、美的培育。重視文雅教育而非實用教育。理想主義重視心靈的功能,而非實用的經驗,智力發展為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歐洲傳統的文雅教育即深受理想主義的影響。
全語文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語文是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教育哲學觀,尊重孩子的學習自主權及能力,強調在真實的情境脈絡下,透過有目的的聽說讀寫及各種策略來學習不可分割的語文,就是主張語文的學習要有完整的意義及情境,先學整體,然後再從整體到部分;並統整各學科經驗。全語教師與孩子共同規劃課程,組織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以建構有意義的學習。(黃雲溎,2002) 全語文的理論架構(引自黃雲溎,2002)語言學習是整體的:全語文主張使用文學作品為課程及閱讀教學的架構,讓學生從「學習語文」(learning language)、「關於語文學習」(learning ...
總結性評量(summative_evalu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評量形式之前,必須先釐清個人進行評量的目的是什麼,才可以根據此目的來選擇適當的評量形式,也因為目的的不同,各種評量的使用時機也會因此而不同。 參考資料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精華書局。鄔佩麗(2005)。輔導與諮商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Woolfolk, A. (200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th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欲速不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孔子所說的「欲速則不達」,便是這個意思。所以後來「欲速不達」就被用來表示想要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的意思。例如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初,所統治的地方只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北有契丹和北漢,西有後蜀,南有荊南、南唐、南漢、吳越等國家,讓宋太祖坐立難安,希望能儘快把這些小國消滅或制服,以完成統一大業。開寶二年,宮中舉辦春宴時,太祖就與大臣魏仁浦耳語道:「我想親自帶領軍隊去討伐北漢,你覺得怎麼樣?」魏仁浦認為北漢有契丹為後盾,宋朝軍力還不足以克之,於是便回答:「欲速不達。」但太祖並沒有聽從他的勸告,十月即率大軍北上,後來果然因為契丹派軍支援,導致宋軍無功而返。由這個歷史事件我們可以看出:進行一件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