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欲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目的的意念、願望。[例]許多人的欲望需求就像無底洞,永遠也填不滿。
倚馬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寫好的文稿,拿起筆想要修改,但看來看去卻找不出下筆之處。
因材施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受教者不同的資材,而給予不同的教導。如:「因材施教的原則,可以讓資質不同的學生適性發展。」
魏氏成人智力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以開放式問句的方式,向受試者詢問兩件事物的相似性。7. 字母-數字順序:主試者呈現一連串數子與字母的的組合,受試者必須根據遞增的順序複述出現過的數字,然後根據:字母順序複述出字母。此測驗是工作記憶指標的一部份。(註2) 操作測驗1. 圖畫補充:主試者將某些關鍵部位又遺失的卡片,呈現給受試者看,讓受試者說明圖片中有哪些不尋常之處。2. 圖畫排列:有數組3到6張的卡片組,受試者必須推演出每組卡片可能潛藏的故事,然後將卡片按照順序排列出來。3. 積木設計:一組共有九張紅白幾何構造的卡片,幾何構造能對應一組每面塗有紅色、白色或...
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後來「渾渾噩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在形容人渾樸無知的樣子;也用來形容人糊裡糊塗,茫無目的的樣子。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的、難以預期的,不像在「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中,是透過一種有計畫和有目的的來引導學生學習活動,所以它會反映出某種意識形態或價值理念。潛在課程的研究與發展,約自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對於傳統學校教育不滿之後才開始。最早提出「潛在課程」名詞,係由傑克森(P. W. Jackson)於1968年在其《將士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書中提出,隨後陸陸續續引起一些課程學者和研究者的討論,其中較為有名的學者,例如:德瑞賓(R. Dreeben)、古席克(P. Cusick)...
教學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現評量(maximum performanceevaluation):是以測量受試者的最佳表現為目的的,凡是以能力的高低做為評量基礎者,均屬最佳表現評量。2.典型表現評量(typ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目的不再評量受試者能力的高低,而在於評量其是否具備某種(或某些)典型行為。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學評量英文關鍵字: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參考資料張春興著。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2013年二版,頁424-428,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況2 背景3 建國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概況遼朝(916年-1125年),又稱大契丹國,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個封建王朝,國祚從公元907年至1218年,長達331年,與南宋及北宋相當,在北境抵抗外族最為長久。 背景遼河上游一帶,北亞大草原的東端,古代東胡族的後人仍然過著游牧生活,已車馬為家,逐水草遷徙。大約在唐朝初年,形成部族聯盟,此後或依附於唐,或聽命於東突厥,他們就是契丹。東突厥亡,回紇衰微,唐朝國事也趨於沒落,氣單逐漸向外擴張。唐末及五代初年,契丹不時南攻,擄掠不少漢人,在各地設置城寨州縣予已...
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自張春興,2001)  根據對以往心理學家們行為後歸因理論的比較分析,溫納提出了以驗證三個假設為目的的三項度歸因論:個人對自己在某種情境下所表現的行為存有自求瞭解的動機。解釋自己行為後果時個人所做的歸因是複雜且多向度的。個人以後類似行為動機的強弱,將決定於他對以前行為結果所做的歸因解釋。  基於以上三個假設,經由實驗研究的結果,溫納發現一般人對從事過有關失敗的工作之後,多將自己行為結果之所以成功或失敗,歸結為以下六個原因: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工作是否勝任。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池中是否盡力而為。工作難度:憑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音。如:「音響」、「聲響」。
聲音大。如:「收音機聲音太響了,請關小一點兒。」
回應、反應。如:「響應」、「迴響」、「影響」。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上課鐘響了,快進教室。」
形容有勢力、有信用、有影響力的。如:「他到那兒都叫得響。」
量詞。用於計算發聲的單位。如:「鐘敲了幾響?」、「外國元首來訪,鳴放禮炮二十一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