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心二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猶豫不決、意志不堅。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待妝個老實,學三從四德,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歧路燈》第一六回:「今日在聖賢爐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馬同騎。那個若有三心二意,叫周將軍監察。」也作「三心兩意」。
兩袖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泉:甘甜的泉水。(三)#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八.賢達高風》于謙,字廷益,錢唐人。宣德元年,授監察御史,長軀玉立,聲如洪鐘,每奏對,上為傾聽。……然謙才大機疏,遇事又敢往,少瞻顧,人故以此忌之。九載秩滿,始進左侍郎。先是,河南官吏入朝,率綑載香帕、磨菇,以供交際,謙行,一無所持,作詩云:「手帕磨菇與線香,不資民用1>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2>話短長。」其律己如此。〔注解〕 (1)不資民用:不給民用。 (2)閭閻:鄉里,亦泛指民間。〔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五.于節庵遺事》、 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上.吳都憲》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司不卹郡縣,故嘗有不時之需,稍緩則符檄紛紛,逼切則急于星火。」其中「監司」為宋代職官名,負責監察地方屬吏。這整句話的意思是:監司不知體恤地方,會隨時提出需求,並強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時因應,就會遭到糾舉彈劾。「不時之需」在此則指隨時提出讓人無法預料的需求。
七上八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傅欽之:傅堯俞(西元1024∼1091),北宋鄆州人,字欽之,傅立子。仁宗慶曆二年進士。嘉祐末為監察御史。熙寧時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權鹽鐵副使,出為河北轉運使,改知江寧府,徙知許州、河陽、徐州。哲宗嗣立,召除秘書少監兼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元祐四年,拜中書侍郎。卒諡獻簡。 (2) 貢父:劉攽(西元1023∼1089),北宋臨江人,字貢父,號公非,劉敞弟。仁宗慶曆六年進士。歷州縣官二十年,入為國子監直講,遷館閣校勘。神宗熙寧初同知太常禮院,以反對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祐中召拜中書舍人。博覽群書,精於史學,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鑑》,專治漢史部分。 (3) 臺章:臺,對人尊稱的敬辭。章,...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頒布時,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遭來禍患,只好勉強贊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彈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察機關或民意機關,對違法失職的政府官員提出控訴,以監督其行為的行動,稱為「彈劾」。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宋廢。 (2) 韋雍:唐朝人,生卒年不詳。曾為太子賓客。張弘靖為幽州節度使時,其為觀察判官,攝監察御史。主政其間,與張弘靖多改習俗,引起當地居民不滿,憤而起亂,遭叛民捕殺。 (3) 張宗厚:唐朝人,生卒年不詳。為張弘靖任幽州節度使之從官,與韋雍等俱遭叛民殺害。 (4) 呵叱:大聲責罵。叱,音ㄔˋ。 (5) 薊:地名。唐玄宗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約當今河北省薊縣。 (6) 石:音ㄉㄢˋ,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二七.張嘉貞列傳》
一手遮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隻手遮天注音︰ㄓ ㄕㄡˇ ㄓㄜ ㄊ|ㄢ漢語拼音︰zhī shǒu zhē tiān釋義︰猶「一手遮天」。見「一手遮天」條。 01.明.瞿式耜〈送洪半石歸楚〉詩:「古來循吏政多拙,只保冰心同玉潔。隻手遮天曾幾時?萬人有口終能說。」 參考詞語︰一手障天注音︰| ㄕㄡˇ ㄓㄤˋ ㄊ|ㄢ漢語拼音︰yī shǒu zhàng tiān釋義︰猶「一手遮天」。見「一手遮天」條。 01.清.錢謙益〈文林郎陝西道監察御史李君墓誌銘〉:「讒夫高張,欲以一手障天,無人臣禮。」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柳宗元(西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故亦稱為「柳河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德宗貞元時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又貶柳州刺史,故亦稱為「柳柳州」,後死於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主將,私交甚篤。其詩文擅於刻劃山水,反映現實,風格清新峭拔。柳宗元大部分的著名作品,是在貶謫永州的十年間完成的。他描寫山水,不僅基於長期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更能將山水予以形象化,捕捉不同山水間的個性化特徵,賦予每一座山、每一條溪流獨特的面貌。除了對山水的描摹,柳宗元也藉著山水來表達自身對現實的激憤不平,使其作品真正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雖然文名日盛,但是柳宗元在仕途上卻屢遭貶抑。由...
感激涕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感激流涕注音︰ㄍㄢˇ ㄐ| ㄌ|ㄡˊ ㄊ|ˋ漢語拼音︰gǎn jī liú tì釋義︰猶「感激涕零」。見「感激涕零」條。 01.唐.劉禹錫〈唐故監察御史贈尚書右僕射王公神道碑〉:「嘗閱詩至蓼莪篇,感激流涕。」 02.宋.孔平仲《續世說.卷一.李光顏》:「堂下兵士數萬,皆感激流涕。」 參考詞語︰感激涕泗注音︰ㄍㄢˇ ㄐ| ㄊ|ˋ ㄙˋ漢語拼音︰gǎn jī tì sì釋義︰涕泗,涕與泗同義,此處作動詞,指流淚。「感激涕泗」猶「感激涕零」。見「感激涕零」條。 01.《新唐書.卷九八.薛收列傳》:「命輿疾至府,親舉袂撫之,論敘生平,感激涕泗。」 參考詞語︰感極涕零注音︰ㄍㄢˇ ㄐ|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