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秘密通訊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除了寄件者外,亦應包含收件者,此即是因通訊具雙方性本質。正如同大法官在釋字631號表示:「……通訊監察之執行,除通訊監察書上所載受監察人外,可能同時侵害無辜『第三人』之秘密通訊自由,由此可知通訊的另一方亦受到秘密通訊自由之保障。(註2)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256-258。註2:蕭淑芬,<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5)--秘密通訊自由...
草草了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珏:音ㄐㄩㄝˊ,指鄭珏(?∼西元930),唐末五代時人。鄭綮侄孫。唐昭宗光化年間進士,官監察御史。入後梁,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唐莊宗時,為太子賓客。明宗繼位,以為相,碌碌無所為,不自安,數以耳聾求去職,乃拜左僕射致仕。卒,贈司空。 (2) 顧:但。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家、勞工運動領袖。曾任臺北市勞工局局長蔡章麟:1950年出任司法院大法官,為臺籍第一位大法官,曾任監察委員鄭餘鎮:前立法委員謝長廷:初中部校友。曾任行政院院長、高雄市市長、民主進步黨黨主席、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候選人戴錫欽:臺北市市議員薛承泰: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曾任台北市社會局長藍世聰:前臺北市市議員產業界王台光:有帽子大王之稱,現為偉仲集團董事長,中石化副董事長尹衍樑:潤泰集團總裁林挺生:前大同公司董事長吳東進:吳火獅之子,新光金控董事長金惟純:商業周刊(台灣)發行人洪伯文:環球基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美...
一枕黃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5>女。……明年,舉進士,登第;釋褐秘校6>;應制7>,轉渭南尉;俄遷監察御史;轉起居舍人8>,知制誥9>。三載,出典同州10>,遷陝牧。……出入中外11>,徊翔臺閣12>,五十餘年,崇盛赫奕13>。性頗奢蕩,甚好佚樂,後庭聲色14>,皆第一綺麗。前後賜良田、甲第15>、佳人、名馬,不可勝數。後年漸衰邁,屢乞骸骨16>,不許。……是夕,薨17>。盧生欠伸18>而悟,見其身方偃19>於邸舍20>,呂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觸類如故21>。生蹶然22>而興,曰:「豈其夢寐也?」翁謂生曰:「人生之適,亦如是矣。」 〔注解〕 (1) 黍:植物名,即今俗稱之黃米。一年生草...
檢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檢查審核。《新唐書.卷一九一.忠義列傳上.李憕》:「表假憕監察御史,分道檢覈。」《明史.卷一三九.茹太素列傳》:「磨勘司官吏數少,難以檢覈天下錢糧,請增置若干員,各分為科。」
監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察督導。[例]今日將有上級人員到工地來監督工程的進行。
破窗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分居民遷出社區。第二階段:未能遷離社區的居民因擔心自身安全,對區內的事務漠不關心。第三階段:地區的監察力下降,社區的治安進一步惡化。第四階段:區內更多的居民遷走,仍然留在區內的居民則更加退縮,減少外出時間。第五階段:外來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區,令犯罪數字持續上升。 預防  就上述社區失序的情況,Kelling與另一學者Coles於1996年提出「修補破窗」。他們認為執法者應緊密留意及控制高危群組,儘早識別高危險份子,另外要保護守法的青少年,同時要促進居民參與維持公眾治安及協調社區內不同的團體處理治安問題。
制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政府治權分屬幾個不同的機構,各機構權力的行使,都受到其他機構的制約,以免濫權。[例]實行五權分立的目的,就是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和監察等五項治權能相互制衡。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夢得,唐彭城人,生卒年不詳。貞元九年進士,後為監察御史。因與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晚年時,曾為太子賓客,故也稱為「劉賓客」。劉氏擅長詩文,當時與白居易為好友,詩名相若。著《天論》、《劉夢得文集》。
過橋抽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過河拆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頒布時,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遭來禍患,只好勉強贊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