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9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展開性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開性目的(Evolving purpose)展開性目的關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規定的目標,而是強調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進展情況提出相應的目標。如果說行為目標關注的是結果,那麼展開性目的注重的是過程。因為在一些人看來,「教育基本上是一個演進過程。而且,它事漸進生長的,它紮根於過去而又指向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又是一個有機的過程。在此過程的任何階段上,我們能提出的
體育的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的是行動的最高指導方針,並影響內容與方法的選擇。體育的目的,乃是體育教育的理想所在。由於體育具有教育的性質,故體育的目的,亦以教育的目的為終極目的,即以:調和身心發展、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與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具體而言,體育的目的,在使國民適應現代民主政治的生活,維持身心健康,有效處理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質,建立優良的體育風氣。
成人教育目的(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人教育目的在大陸地區是指成年人教育所要達到的總目標。一九八七年二月,國務院發布〔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指出:「成人教育要把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作為根本目的」,「主要是對已經走上各種生產和工作崗位的從業人員施行的教育,能夠直接有效地提高勞動者和工作人員的素質,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率」。
  此外,〔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中另指出不同層次和形式的成人教育,各有其不同的教育目的
  1.崗位培訓:對已走上工作崗位,需要轉換工作崗位或重新就業的人員,按照崗位規範的要求進行培訓,以提高本職工作能力為目的
  2.基礎...
〔教育目的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目的論〕為英國新唯實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懷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於一九一六年就任英國數學學會負責人的就職演說文。這篇演說後來輯入以「教育目的論」為書名的論文集,書中收集了懷德海從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八年期間的教育論文共十篇,其各篇名稱為:(1)教育目的;(2)教育的韻律;(3)自由與陶冶的韻律要求;(4)技術教育與科學及文學的關係;(5)古典語文在教育中的地位;(6)數學課程;(7)大學及其功能;(8)思想的組織;(9)一些科學觀念的剖析;(10)空間、時間及相對性。這本論文集主要是探討智育方面的問題。其中以〔教育目的〕及〔教育的韻律〕...
目標檔;目的檔案;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內容為目的碼的檔案,通常指編譯器的輸出、為鏈接器的輸入。
德性教育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性教育目的論盛行於古希臘的時期,並一直在西方的教育史上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古希臘詭辯學者的眼光中,德性是與行動結合在一起的;只有做出德性的行為,德性才能發展,德性不是理性或智慧運用下的結果。希臘哲人蘇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則強調德性的獲致,不僅是要行其善,更要知其善後才能行其善,否則不知善,如何去行其善呢?因而他提出「知識即德性」(Knowledge is virtue)的說法。希臘時期人們是以智慧、節制、勇敢、堅忍為一位善良人所應該具備的美德;除此以外,柏拉圖(Plato, 427~347 B.C.)尚重視正義的德性。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
幸福的教育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幸福的教育目的論者,主張教育的目的在於獲致幸福。一般討論教育目的的主張,不外認定教育的目的是:個人獲致完美的發展、尋找真理及知識、尋求個體各方面均衡的發展、個人生活的預備、公共事務的參與、永恆生活的準備、學生品德的發展、個人心能的鍛鍊、學生內在心能的開展、個人生計的維持、社會服務的參與、社會文化的傳遞與創新、自然的控制與利用、各類學識的充實、雄辯能力的養成、社會領導人才的培植、公民的培養、完人的形成、職業能力的發展及幸福的獲致等。在西方教育史中,主張以幸福的獲致為教育的目的者,計有巴斯道(Johann Bernard Basedow, 1723~1790)、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
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主義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規定,是教育方針的核心。
  在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九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確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是全國統一的,違反這個統一性,就破壞了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原則。」並指出:「共產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就是既有政治覺悟又有文化的,既能從事腦力勞動又能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而不是舊社會的只專不紅、脫離生產勞動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當時認為這是針對舊社會不重視勞動者的教育,體力勞動與腦力激發者的對立的問題,因而強調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體力勞動與腦力激發者的對立消滅,它們之間的差...
目的;目標;結果;客觀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指一個系統意圖實現的目的或結果。
(二)用特定的標準引導系統達成的結果或目標。
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目標所在的東西。如:「這次競標的目的物是那座大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