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相管仲,隨桓公出征,在回程時迷路,於是讓老馬走在前頭,其餘人馬跟隨在後,終於找到原路。典出《韓非子.說林上》。後稱經歷豐富練達的人。也作「識途老馬」。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事後追憶以前所經歷的痛苦。含有記取教訓、警惕未來的意思。語本唐.韓愈〈與李翱書〉。[例]經過聯考落榜的打擊,使他痛定思痛,決心收起玩心努力用功。
興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神振作,情緒激動。如:「接到大學甄試及格的好消息,我非常興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經歷、跨越、由甲至乙的過程。[例]路過、過年、過客
佛洛依德(Freud)意識三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因此佛洛依德認為,個體存有一種壓抑痛苦經驗的內在力量,使其進入潛意識而不再想起。例如我們對於特定經歷或特定事實的記憶,平時並不會一直意識其存在,但在必要時或出現相關線索時,便能突然想起。彷彿像啟動開關一樣觸動。(3)潛意識:「本我」、「超我;」所在之處1.佔據心理境界絕大部分,卻永遠無法察覺、無所知覺的現象(包含思想、記憶、慾望等)。來源有二:一種是與生俱來的,另一種是依個體不同生活經驗,藉由意識和前意識壓抑而來。2.其為行為主要的決定者。佛洛依德認為潛意識屬於生理驅力和慾望,稱此原始力量為「Libido」,例如仇恨...
萬劫不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以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即毀滅一次,再重新開始為「一劫」。「萬劫不復」指人一旦墮入無間地獄,雖歷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投胎為人。語出《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梵網經菩薩戒序》。後用「萬劫不復」比喻無法挽救的行為或命運。
涉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經歷閱世。如:「他每年均到世界各地旅遊,涉獵廣博,見多識廣。」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必須親身經歷,才能真切的體會事理。如:「讀書滋味如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自我體會方能領略。」
世外桃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住到桃花源的路,然後,他在溪邊找到自己的船,划回自己的家鄉。一回到武陵縣,漁夫立刻到官衙告訴太守他所經歷的事情,太守也立刻派人跟隨漁夫去找桃花源,但是,卻再也找不到桃花源的蹤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世外桃源」,用來比喻風景優美而人跡罕至的地方。亦用於比喻心目中理想的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經歷、身分。如:「年資」、「資次」。唐.韓愈〈永貞行〉:「夜作詔書朝拜官,超資越序曾無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