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耽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遲致誤。《金史.卷二三.五行志》:「有童謠云:『青山轉,轉山青。耽誤盡,少年人。』」《文明小史》第二回:「大家都是扣準了日子來考,那裡能夠耽誤這許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草。似荻而細。《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𣝓弧萁服,實亡周國。」唐.顏師古.注:「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細,織之為服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鎖器的一部分。明.張自烈《正字通.牛部》:「牡,門關鍵。」《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成帝元延元年正月,長安章城門門牡自亡,函谷關次門牡亦自亡。」
正本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ěn chéng yuán釋義︰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01.《舊唐書.卷三七.五行志》:「誠願坦然更化,以身先之,端本澄源,滌瑕蕩穢。」 02.元.王惲〈克己齋記〉:「而公端本澄源之志,實有在於此。」 參考詞語︰塞源端本注音︰ㄙㄜˋ ㄩㄢˊ ㄉㄨㄢ ㄅㄣˇ漢語拼音︰sè yuán duān běn釋義︰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01.唐.楊夔〈原晉亂說〉:「西晉之亂,百代所悲,移都江左,是塞源端本之日也。」 參考詞語︰澄源正本注音︰ㄔㄥˊ ㄩㄢˊ ㄓㄥˋ ㄅㄣˇ漢語拼音︰chéng yuán zhèng běn釋義︰猶「正本清源」。見「正本清源」條。 01....
大驚小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乃者日中見昧,陰薄陽,黑氣為變,百姓莫不驚怪。」《續漢書志.第三.五行志一》:「有一狗突出,走入司徒府門,或見之者,莫不驚怪。」都是形容驚奇訝異樣子。一般使用「驚怪」時,其對象通常確實都是較為奇特的異象,後來構詞轉化,成為「大驚小怪」一語時,強化了驚怪的程度,但反而習慣用於一些不足為奇的小事,以突顯出反應的過度。如宋代朱熹在〈答林擇之書〉中說道:「要須把此事來做一平常事看,朴實頭做將去,久之自然見效,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起模畫樣也。」意思是:對於操存涵養這門學問,應該把它看成一件平常事,在日常中踏實地去做,久而久之便會有成效,不需要過分聲張,當成大事般憂心嚴肅地去...
舒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怠忽。《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君舒緩則臣驕慢,故日行遲而月行疾也。」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代史官卻都好將此種自然現象與人事變化結合起來解讀,西漢時候的董仲舒尤其是如此,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玩歲愒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安逸,虛度光陰。《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趙孟將死矣!主民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鳥雀。同「雀」。《續漢書志.第一四.五行志二》:「中平三年八月中,懷陵上有萬餘爵,先極悲鳴,已因亂鬥相殺,皆斷頭,懸著樹枝枳棘。」宋.陸游〈村居〉詩:「不恨閑門可羅爵,本知窮巷自多泥。」
檢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審慎、仔細的檢查、注意。《三國演義》第三回:「檢點宮中,不見了傳國玉璽。」清.浦起龍《史通通釋.卷一九.五行志錯誤.第二科》:「古人此等處,多不甚檢點,後世文筆益靡,然而犯此者少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