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73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衡量、判斷。[例]裁判、裁奪、裁量
不自量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於高估自己,不知衡量自己的能力。《東周列國志》第八○回:「東海役臣句踐,不自量力,得罪邊境。」也作「自不量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衡量。《孟子.梁惠王上》:「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效益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益論(utilitarianism ethics)康德的義務論強調動機的倫理學不同,效益論倫理學主張,要決定事情的是非對錯必須衡量它可能造成的結果。幸福是對人最超高、最明顯的美善,倫理學的目的應該指引我們盡可能地創造最大量的幸福。以最簡單的形式來陳述,效益論追求的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古典的效益論並不追求幸福的最大化,而是要盡量擴大幸福超過痛苦的比率(意即盡量增進幸福、減少痛苦)。康德是藉為所當為來界定道德行動者的義務,效益論則是藉著優化幸福超過痛苦的比率來界定何者當為。效益論是一套統攝全面的倫理學,它不僅指示...
將心比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自己的立場去衡量別人的立場,體會他人的心意,多方為其設想。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三八齣:「太尉不將心比心,小子待將計就計。」
期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有不同的慾望、需求與目標,而這三者則會隨著環境與個人經驗的改變而改變。(2)人們會以理性的態度來衡量得失,面對、處理抉擇。(3)人們會從過往經驗中學習做出最有利的抉擇。做抉擇時,人們常會根據經驗判斷「如果這樣行動,有多少希望(expectation)可以得到所要的結果」。換言之,會先問自己此次獲勝的機率有多少,然後再以此做抉擇。 期望理論的主要構念(1)結果(outcome):指某個人表現出某種行為後所得到的結果。又可分為第一層結果(first-level outcome)和第二層結果(second-level ou...
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有學識的認知、道德價值和行為技能的教與學互動歷程。 教學的歸準(註1.2)教學的規準可以提供教學者衡量自己教學內容與品質。可分為普遍性的教學規準和專業性的教學規準。以下分別介紹: 普遍性的規準普遍性的教學規準,用來檢視平時教學內容、教學結果、教學社記的適切性。包括以下三項:1. 認知性:教學的認知性是指教學內容應合乎事實,且能經過其他人物、時空的驗證。2. 價值性:教學的價值性是指教學結果有其意義及道德作用。3. 自願性:教學的自願性指教學過程能合乎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動機。 專業性的規準(註1.2)專業性的教學規準,用以...
權變領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說,依費德勒的看法,認為係團體完成其主要分配工作的成功程度。雖然,成員士氣和工作滿足對領導結果的衡量是有用且適宜的,但是,仍以「工作績效」為最主要衡量領導效能的指標。基本上,領導效能之認定,採多元標準為多,且強調沒有一種最佳的領導方式可適用於所有的情境中,亦即沒有一種最好的領導方式是可在所有領導情境中皆適用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權變領導理論英文關鍵字:contingency theory of leadership 參考資料吳清基著。教育與行...
權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權衡損益,斟酌濃淡。」唐.劉禹錫〈祭韓吏部文〉:「權衡低昂,瞻我所在。」
量力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三.翊聖保德真君傳》:「法物所須,各以差降。士民之類,可量力而為之。」也作「量力而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