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竟未有絲毫的鋒芒畢露而被左右近臣注意以及讚揚而懷疑毛遂的能力,毛遂便說:“我就算是今天請求放在口袋的錐子,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是會整個錐鋒都脫露出來的,不只是露出一點鋒尖就罷了。” 平原君遂同意讓毛遂一同前往。那十九人則互使眼色,暗自嘲笑。等毛遂至楚國,跟那十九個人談論、爭議天下局勢,令眾人個個佩服,都責怪自己事先怎沒注意過他。平原君與楚王談判訂立合縱盟約的事,再三陳述利害關係,從早晨至中午,一直未果。那十九個人便鼓動毛遂說:“先生登堂。”...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丑十一月避亂大埔三河虛詩:「諸公竟以鄰為壑,一夜喧呼賊渡河。」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用法 有些人往往只顧自己的方便、享福,不管別人受害或種種不便,常把自己的禍患轉移給別人,都可以說是「以鄰為壑」。 例句 政府決定蓋公用垃圾焚化爐,讓附近鄉里共同使用,可以避免引起以鄰為壑的抗爭。 典故 「以鄰為壑」原作「鄰國為壑」。戰國時魏人白圭,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為魏惠王所用。他曾經得意地說,他治水比上古時代的禹還厲害。孟子回答說:「你錯了!禹治水是讓水...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旁邊的人都觸景生情而感到哀傷,劉禪卻嬉笑自若……司馬昭問他:“想不想念蜀國啊?”劉禪回答說:“這很快樂,不想念蜀國。” 四.例子1. 杭州的風景這麼美,他樂不思蜀,不想回家了!2. 你到了國外,不要樂不思蜀啊! 五.近義樂而忘返 六.反義故國之思|臥薪嘗膽|黍離之痛 七.故事劉備的兒子劉禪在父親死後,繼承父業。但是輔佐他的諸葛亮死後,劉禪就漸漸控制不了情勢了。後來魏國進攻蜀漢,打得蜀國無力招架,只好投降。蜀國亡國後,魏王封劉禪為安樂公,並接他到魏都洛陽居住,每天供給他吃喝玩樂。有一天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
每況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況愈下多為此意思。 故事《莊子.知北游》戰國的東郭子向莊子請教。東郭子問莊子:「你所說的道,到底在哪呢?」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請莊子說得具體一點,莊子就舉例說螞蟻、草、磚瓦甚至大小便,都是道所在的地方。東郭子見莊子愈說愈低下,便不想聽下去。莊子於是向他解釋:「愈從低微的事物去推求,愈能看出事物的真實情況。就像市場上的豬販用腳踏豬來估量豬的肥瘦一樣,愈往下踏在豬的小腿處,就更加明白豬的肥瘦,這叫做『每下愈況』。」因為豬的小腿是最難肥的部位,如果往下一直踏到豬的小腿上,豬肉仍是結實肥美的,那就是肥美的豬了。 相關詞...
望梅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想出了一個主意。便舉起馬鞭,往前一指,對士兵們說:“看!前邊有一片梅林,結的梅子個兒都挺大,趕到那咱們再好好休息吧。”士兵一聽,想起那又甜又酸的梅子,口水直流,也不覺得渴了,都來了精神,加快了步伐,堅持走到了有水的地方。這故事產生了“望梅止渴”的成語。現在用它比喻願望不能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安慰。
基模(Sche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程稱之為同化(assimilation)。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很多知識是以基模的形式儲存在人的記憶系統的 (Anderson, 1983; Rumelhart, 1980)。基模跟其他知識表徵的分別在於它是比較大的和較有組織的,也是比較抽象和模糊。基模是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讓皮亞傑將其視為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由於這些特點,很多人覺得基模這概念難以掌握。 特性所有基模的共同點並非在於它的內容,而是其結構化的特性以及對訊息處理的影響,它有助於我們簡化及組織複雜...
按部就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晉‧陸機《文賦》:“觀古今於須臾(片刻),撫四海於一瞬(瞬間)。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2.語譯 原指按照一定的門類,依照一定的次序安排文章的結構,組織詞句。後指辦事要按照規矩,遵守程式。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循序漸進 相反詞 拔苗助長 5.例句 這的工作每天都是按部就班,缺乏朝氣。
舉案齊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典出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梁鴻傳。 2.語譯  比喻夫妻相敬如賓。 3.故事內容東漢初年的隱士樑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今陝西咸陽西北)。他博學多才,家雖窮,可是崇尚氣節。東漢初,他曾進太學學習。結束在太學的學業後,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豬。有一次,樑鴻因不小心,使得房子著火,延及周圍的人家。樑鴻就一家家的去查問每家所遭受的損失,並以豬來作為賠償。有一家人嫌賠得太少。樑鴻說:“我沒有別的財物,願意為你...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知道以後,就處處避著他。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的望見廉頗的馬車開過來,連忙叫人把車轉到小巷子避開,讓廉頗的車先經過。隨從們很不滿意藺相如這種處處忍讓的行為,藺相如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這番話傳到廉頗的耳中,廉頗十分慚愧,就脫去了上衣,背上綁著一根荊杖,步行到藺相如的家跪著請罪,藺相如...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2.語譯 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形容瞬間明瞭、豁然開朗。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相反詞 百思不解、大惑不解、莫名其妙 5.例句 經過老師解題之後,我恍然大悟,問題迎刃而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