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1.02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拐騙。如:「拐兒童」、「拐少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不正當的手段施計設圈套騙人。如:「神棍常假借神意騙信徒的錢財。」
循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循序漸進的導。參見「循循善」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捉捕。如:「不肖商人為了私利而捕野生動物,使許多野生動物瀕臨絕種,國家的名譽也因此受到損害。」
答項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擇題由題幹(stem)與選項(options)兩部分所組成。選項通常包含正確答案與答兩部分。答項目是吸引一知半解的學生去選答,以區別受試者的能力高低。
  編擬答項目,宜注意下列事項:
  1.必須以學生的共同錯誤為前題:答項目應是教師或測驗編製者深入了解學生或受試者的學習狀況,以其經驗選取共同錯誤來惑未具備正確知識者。
  2.敘述必須淺顯易懂:有些測驗編製者為提高答力,誤將文字敘述複雜化,因此測驗編製者敘述必須淺顯易懂。
  3.答必須能發揮功能:有些測驗編製者編擬的測驗答題目,甚難發揮答力。如:下列哪一個是臺灣人口最多的城市...
抗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抗拒惑是測驗學生作弊的情形。哈特舜(Hugh Hartshorne)和梅(Mark May)早期曾作社會學習的研究,來了解兒童的「道德性格」。在他們的實驗中(總共測試一萬一千名年齡從八歲到十六歲的兒童),哈、梅二氏讓兒童有欺騙、說謊或偷竊的機會。每一項測試可以引兒童去做純為個人所得而不欲人知的事,同時,在每一個情境下兒童都不知其行為已被觀察。例如兒童被引在考試時抄寫別人的答案,或在遊戲中、運動競賽時、回家做功課時有作弊的行為。這些兒童受測試的情境很多,包括:家庭、學校、社區活動中心、遊樂場及教堂等。
  哈、梅二氏從研究中得到的結論是:兒童的誠實行為受到情境和諸如懲罰、獎賞...
其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天開導、疏通人的心意。《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導扶助。《詩經.陳風.衡門.序》:「衡門,僖公也,愿而無立志,故作是詩,以掖其君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惑、引。《魏書.卷三五.崔浩傳》:「公卿議者僉然,欲遣騎五千,并假署司馬楚之、魯軌、韓延之等,令引邊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刑法》第240條規定,行為人為使未成年之被人脫離家庭,在其同意下,使其脫離家庭或其監督人的控制,構成和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