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7.25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楚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又《漢書·s:漢書/卷064下|王褒傳》中有:“宣帝時修武帝故事……徵能為楚辭九江被公,召見誦讀。”楚辭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對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開啟了中國詩史上的第二個春天。楚辭采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據需要而任意擴充,這樣的特點,容納而且催生了更精彩細膩的藝術技巧,諸如比喻、像徵、托物起興等表達手法,都得到更大的發展。形式上的活潑多樣使楚辭更適宜於抒寫復雜的社會生活和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楚國踞南,蠻夷之國;文化來源,與周同受殷商影響。楚莊王時,楚國勢力急張,以...
下筆成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下筆成章」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陳思王植1>字子建。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2>。太祖3>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4>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5>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6>,可觀,太祖甚異7>之。 〔注解〕 (1) 陳思王植:曹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
閱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閱覽誦讀。如:「閱讀書報」、「閱讀小說」。
平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復原。《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詔使襃等皆之太子宮虞侍太子,朝夕誦讀奇文及所自創作。疾平復,乃歸。」《高僧傳.卷九.竺佛圖澄》:「澄迺取楊枝咒之,須臾能起,有頃平復。」也作「平服」。
研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誦讀。《聊齋志異.卷七.胡四娘》:「群公子鄙不與同食,僕婢咸揶揄焉。生默默不較短長,研讀甚苦。」
讀書三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到、口到、心到,是教人讀書的方法。宋.朱熹《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第四》:「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
曹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建安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植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從小隨父兄在軍營中生活﹐十餘歲時便能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曹植極富才華,他十七歲時,曹操建了一個銅雀臺,叫兒子們登臺作賦。曹植提筆一揮而就,寫成《登臺賦》。當時他第一個交卷,而且寫得最好。曹植以才情贏得了曹操的特別喜愛。但曹植性格狂放,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屢犯法紀,以致漸失父寵,在爭當太子的鬥爭中敗給了其兄曹丕。曹丕稱帝後,對曹植仍深懷猜忌。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內內寫一首詩,否則就予法辦。曹植開口吟出“煮豆持作羹...
朗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聲的誦讀詩文。如:「這篇文學作品,由他來朗讀,聽來格外生動。」也作「朗誦」。
波特萊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則在詩的完美和純粹方面延伸了他。」又說:「到了波特萊爾,法國詩歌終於走出了法國國境。它被全世界的人誦讀,使人承認它就是現代性的詩歌本身,產生了模仿,使許多精神豐饒多產。」 英國詩人、諾貝爾獎得主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不就這樣說過:「(波特萊爾)乃現代及所有國家最偉大的詩人楷模」。似乎每個人都準備將波特萊爾作為自己信仰的代言人。詩人波特萊爾最大的成就在於將本身就已經相當講求抑揚頓挫、悅耳動聽的法文,提昇到可品、可味、可嗅、可觀、可吟、可唱、可聽的綜藝美感經驗裡。他的一生時時刻刻都在冶煉文字...
佔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誦讀。清《張爾岐.辨志》:「學不正志,而勤其佔畢,廣其聞見,美其文辭,以售於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