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充足、富足。《墨子.節葬下》:「亦有力不足、財不贍、智不智,然後已矣。」《後漢書.卷一五.李通等傳.贊曰》:「李鄧豪贍,舍家從。」
不合時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末年,由於國勢衰弱、社會紊亂,加上成帝喜好鬼神之說,又無子嗣,因此寵信方士。其中一名方士甘忠可,揉合黃老道學與儒家緯之說,詐造《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因漢帝自認屬火德,甘忠可便假託道教真人赤精子,說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更受命於天,以致天下太平,永固漢室之統治。甘忠可後因干預朝政遭彈劾而被誅殺,但他的弟子夏賀良等人仍密傳其道,他的方術仍然盛行於貴族間。成帝崩後,繼位的哀帝也好此道。夏賀良等人仍以赤精子的名義,說漢室國運中衰,建議哀帝改元易號,並增加漏箭上的刻度,可永保國家的安定。哀帝接受了他的建議,下詔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將元年,改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為度。但二個月後,哀帝見...
快刀斬亂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刀斬亂麻」原來可能作「快刀斬亂絲」。三國吳.謝承的《後漢書》中記載一則東漢方儲的事蹟。方儲學習《易》經,精通圖,並且擅長天文。東漢章帝時任命他為郎中,他認為自己文武兼備,可以勝任這個職位。章帝賞識他的才能,給了一大把亂絲讓他整理,只見他拔出佩刀,將亂絲斬斷,然後說:「反經任勢,臨事宜然。」意思是:處理事情應當順應情勢讓它回歸常理。這個故事本來說的是「快刀斬亂絲」,後來可能是「亂絲」如「亂麻」,所以演變成「快刀斬亂麻」這句成語。「亂麻」的用法如《紅樓夢》第六回:「竟如亂麻一般,並無個頭緒可作綱領。」「快刀斬亂麻」,就用來比喻以果斷迅捷的手段解決複雜錯綜的問題。
祥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兆,嘉慶禎祥的事物。《漢書.卷九八.元后傳》:「此正義善事,當有祥瑞。」《三國演義》第八○回:「祥瑞、圖,皆虛妄之事。」
一孔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桓寬的《鹽鐵論》是一部討論經濟的書。討論的內容包括:國家經濟與外交政策的走向如何?鹽、鐵收歸國營會不會造成「與民爭利」的弊端?施政方針與治國理念該如何調整?《鹽鐵論》不只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更是西漢後期文學的一大突破。當時的政論文字受到緯之學的影響,變得迂腐呆板,毫無新意。《鹽鐵論》採用辯論的形式,以「文學」、「賢良」與「丞相」、「御史」兩方互相詰難,有時用連綿詳細的說理,有時針對對方理論的弱點進行批判,或用尖銳的語言攻擊,或用生動的比喻突出論點,使得論點不斷地深化,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相刺〉篇中,桓寬便借大夫之口說道:「如果只通過一個小孔來看事物,就好像只通曉一個道理,而不知權衡...
虛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真實。三國魏.曹植〈辨道論〉:「納虛妄之辭,信眩惑之說,隆禮以招弗臣,傾產以供虛求。」《三國演義》第七九回:「祥瑞圖,皆虛妄之事,奈何以虛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業乎?」
周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周全細密。《荀子.儒效》:「其知慮多當矣,而未周密也。」《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原來錢鏐已知此是吉,合應在自己身上,只恐聲揚於外,故意不信,乃見他心機周密處。」
快刀斷亂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快刀斬亂麻」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快刀斬亂麻」原來可能作「快刀斬亂絲」。三國吳.謝承的《後漢書》中記載一則東漢方儲的事蹟。方儲學習《易》經,精通圖,並且擅長天文。東漢章帝時任命他為郎中,他認為自己文武兼備,可以勝任這個職位。章帝賞識他的才能,給了一大把亂絲讓他整理,只見他拔出佩刀,將亂絲斬斷,然後說:「反經任勢,臨事宜然。」意思是:處理事情應當順應情勢讓它回歸常理。這個故事本來說的是「快刀斬亂絲」,後來可能是「亂絲」如「亂麻」,所以演變成「快刀斬亂麻」這句成語。「亂麻」的用法如《紅樓夢》第六回:「竟如亂麻一般,並無個頭緒可作綱領。」「快刀斬亂麻」,就用來比喻以果斷迅捷的手段解決...
坐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成真實,落實。如:「沒想到一語成,當時脫口而出,今日卻坐實了。」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不合引去。《後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傳》既其曾至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然其學多不類當時重經說緯的學風,多不見容於當世。三十三歲時返家,發憤著述《論衡》一書。著有《譏俗節義》、《政務》、《論衡》、《養性》等書。但只有《論衡》保存下來。近人黃暉撰《論衡校釋》30卷,是較為通行的版本。由於史料缺乏,王充的生平還存在諸多爭議。例如:鄉里稱孝問題、師事班彪問題、謝夷吾上書推薦王充才學問題等等。根據《後漢書•王充傳》與《論衡•自紀》,比較可靠的是:王充是會稽上虞人,祖先原籍魏郡元城(與王莽同籍)。他的為人與言論都很奇特,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