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4.95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周語下》晉孫談之子周1>適周,事單襄公,立無,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辯,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讓必及敵;晉國有憂未嘗不戚2>,有慶未嘗不怡。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且夫立無3>,正也;視無還4>,端也;聽無聳5>,成也;言無遠6>,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為晉休9>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10>!」 〔注解〕 (1) 周:孫周...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汙穢與低下,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高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一般明顯而清楚。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軀,不聾不地處於尋常人的行列中,已經是萬幸了,哪還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見《莊子.山木》。內容則是表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時,大公任去慰問他,向他說明:或許是因為他賣弄聰明,去驚駭世俗的愚人;修身立德,去突顯別人的汙穢,光芒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來人群之中,顯而易見,所以如今才無法免於被排斥的禍患。後來「昭然若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含義或真相非常清楚,顯而易見。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鶉鳥尾巴禿,像多次縫補的破衣一樣。鶉衣百結形容衣服破爛不堪。宋.趙蕃〈大雪〉詩:「鶉衣百結不蔽膝,戀戀誰憐范叔貧?」《精忠岳傳》第七○回:「秦檜見那瘋僧垢面蓬頭,鶉衣百結,口嘴歪斜,手瘤足,渾身汙穢。」也作「懸鶉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腳、行動不便。《史記.卷三九.晉世家》:「郤克僂而魯使蹇。」宋.陸游〈病中作〉詩:「身羸支枕久,足蹇下堂疏。」
蓬頭垢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淨洗朱鉛。」 02.《精忠岳傳.第七○回》:「秦檜見那瘋僧垢面蓬頭,鶉衣百結,口嘴歪斜,手瘤足,渾身汙穢;便笑道:『你這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行走。如:「遊行」。《禮記.曲禮上》:「遊毋倨,立毋,坐毋箕,寢毋伏。」唐.孔穎達.正義:「遊,行也。」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歷史 今人言,心重於貌。實古人早有此意。荀子《非相》雲,禹乃腳,湯為拐子,周公身材如枯樹樁,然皆因功名仁義為後世稱頌。夏桀、殷紂雖身貌魁偉,卻是無恥之人,天下唾棄。今人謂矮矬者為“二等殘廢”,古人對之嘲諷尤烈,如武大郎被譏為“三寸丁,谷樹皮”。清代文人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八中批駁了嘲諷矮矬者的現象,雲:“人之形貌,由於天賦。晏子不滿七尺,而為齊相。裴公不滿七尺,而為唐相。夫何害焉?”古代七尺之軀,約合今1.6米,矮人也。然晏嬰、裴度二公,卻為流芳千古之名相。清朝有兩位不懼...
蹩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腳。
休戚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周語下》晉孫談之子周1>適周,事單襄公,立無2>,視無還3>,聽無聳4>,言無遠;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5>,言教必及辯6>,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讓必及敵;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後國。……為晉休戚7>,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8>!」 〔注解〕 (1) 周: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欒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使魏絳和戎,...
春風得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楊慎《升菴詩話.卷六.含笑花謎》:「施宜生含笑花詩:『百步清香透玉肌,滿堂皓齒轉明眉。褰帷客相迎處,射雉春風得意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