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令典:好的典章法度。 (5) 轅: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此指跟隨在主將車轅旁備戰。 (6) 追蓐:追尋可做席墊的草,割之以備用。蓐,音ㄖㄨˋ,草墊子。 (7) 前茅:稱軍中的偵察敵情的哨兵,又稱「斥候」。古代斥候,以旄旌(竿頂以旄牛尾裝飾的指揮旗幟)或茅草為標幟,看到前方的敵人,則舉旌以報告在後面的軍隊戒備。 (8) 慮無:戒備意外。 (9) 中權:中軍制定謀略。 (10) 後勁:後軍精良。 (11) 象物而動:根據旌旗的指揮而行動。
不分軒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軒,車前高起的部分。輊,車後低下的部分。不分軒輊比喻分不出高下,實力相當。[例]他在數理方面的程度和小張不分軒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車前的橫木。通「軾」。《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參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後,以揉其式。」《宋史.卷四三三.儒林傳三.楊萬里傳》:「苟有車必見其式,苟有言必聞其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靠著車前的橫木以表示尊敬。《淮南子.脩務》:「魏文侯過其閭而軾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物的表面。唐.韓愈〈題于賓客莊〉詩:「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時侯,晉、楚之君事實上都有意和解,晉君深怕二人懷恨前往,也許會滋生事端,為求有備無患,所以派出兵車前往接應。楚營將領潘黨看見兵車揚起的塵土,立刻向中軍告急,孫叔敖就說:「寧可我們先侵犯敵人,不要讓敵人侵犯我們。《詩》說:『元戎十輛,在前面開道。』就是要搶先攻擊敵人。《軍志》也說:『搶在敵人前面,可以劫奪敵人的戰鬥意志。』我們衝過去吧!」於是就疾速進軍,戰車飛馳,士兵奔跑,掩殺晉軍,獲得勝利。「先聲奪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出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車前用來套駕牲畜的兩根直木,左右各一。唐.柳宗元〈行路難〉三首之二:「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連鞅摧雙轅。」
軒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車前頂高的部分為軒,而車頂前低後高的部分為輊。一說車子行進時,前端高起叫軒,後端高起叫輊。多用於比喻高低、輕重、優劣的差異。如:「不分軒輊」。《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事有低昂曰軒輊,力相上下曰頡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車前的橫木。《說文解字.車部》:「輅,車軨前橫木也。」《史記.卷九九.劉敬傳》:「婁敬脫輓輅,衣其羊裘。」唐.司馬貞.索隱:「輅者,鹿車前橫木,二人前輓,一人後推之。」
牛溲馬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牛溲,車前草,可治水腫、腹脹。馬勃為菌類,可為止血藥。牛溲馬勃比喻微賤的東西。唐.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歧路燈》第六三回:「把一個累代家有藏書、門無雜賓之家,弄成魑魅魍魎,塞門填戶,牛溲馬勃,兼收并蓄了。」也作「馬勃牛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