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6.60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舉直錯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翻譯4 近義5 反義6 造句 釋義舉,任用。錯,廢置。枉,不正直。形容在上位者能舉用賢才,捨棄小人。 出處論語為政: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翻譯哀公問:怎樣使人心服?孔子說:以正壓邪,則人心服;以邪壓正,則人心不服。(任用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小人,則百姓就會心悅誠服。) 近義選賢與能 知人善任 唯才是用 反義滄海遺珠 造句舉直錯枉是政治清明與否的重要關鍵,為政者不可不慎。
善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刁惡、凶狠、凶惡、狠毒、陰險、邪惡、殘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邪惡狠毒、陰沉難測。如:「險詐」、「陰險」、「奸險」。《三國志.卷五○.吳書.妃嬪傳.吳主權潘夫人》:「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正直的、邪惡的。《論語.顏淵》:「能使枉者直。」《元史.卷一七五.張珪傳》:「人有冤抑,必當昭雪,事有枉直,尤宜明辨。」
1.邪惡不正的人事物。如:「矯枉過正」。《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疲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蕩,以及清尹弗忌、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財產。巫臣在晉國聽到消息,便寫信給二人說:「你們如此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忙碌奔走,直到累死為止。」巫臣向晉國要求出使吳國,到了吳國,便訓練他們的軍隊,教導他們打仗的技藝,然後唆使他們出兵攻打楚國以及他們的屬地,子重奉命前往救援。就這樣,子重、子反一年中七次奉命到前線,勞累奔波,最後屬地還是被吳國攻下了不少,使吳國因此而壯大起來。巫臣寫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教唆吳國騷擾楚國邊境。典源又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內容亦是表述巫臣和子反因搶夏姬而反目成仇,巫臣投奔晉國後,出使吳...
老奸巨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奸巨猾」原作「老姦巨猾」。「姦」,義同「奸」,即為邪惡、狡詐之意。「姦猾」指奸詐狡猾的人,《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丞相亦言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橫恣潁川。」即是指灌夫勾結奸詐狡猾之人,危害百姓,累積了萬貫家財,橫行於潁川一地。到了宋代的《資治通鑑》則有「老姦巨猾」的用法,書中描述唐代宗室大臣李林甫的為人,他在玄宗時做宰相,由於心思細密,狡猾詭詐,常一邊對人甜言蜜語,又背地裡陷害他。見到皇帝對誰寵幸,就極力巴結;當對方的權位對自己有威脅時,就設計剷除。李林甫這樣厲害,就連人生經歷豐富、非常狡猾的人都無法倖免。後來「老奸巨猾」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老姦巨猾」演變而出,用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法導向光明坦途,趨避邪惡黑暗,故稱佛法為「燈」。唐.杜甫〈望牛頭寺〉詩:「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
正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罪惡、邪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邪惡小人、犯法作亂的人。《管子.君臣》:「止詐拘姦。」《元史.卷一七○.列傳.暢師文列傳》:「黜姦舉才,咸服其公。」
狡詐、邪惡。《管子.八觀》:「民貧則姦智生。」唐.杜甫〈錦樹行〉:「自古聖賢多薄命,姦雄惡少皆封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邪惡、不正當的事。[例]作奸犯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