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螢火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秘密為何螢火蟲從卵到成蟲都會發光呢?原來是因為螢火蟲的尾部發光器內含有螢光素,牠們可以藉由呼吸讓發光產生氧化作用,因而發出亮光。(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螢火蟲英文關鍵字: luciferin 參考書目註1:動物百科,姚啟久編著。漢宇國際文化,2008,頁63。註2:昆蟲大奧秘,東方編輯小組企劃,台灣東方出版社,2007,88-89。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45106
哺餵母乳的優缺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須脂肪酸,如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有助於嬰兒的腦部發育。(3)母乳中含特性的脂肪(bile salt stimulated lipase)即膽鹽,能幫助嬰兒分解及消化脂肪。2.具有免疫球蛋白IGA,可增強嬰兒的免疫力,減少感染的機會;初乳中也含吞噬巨細胞及多核細胞,可以吞噬細胞,並產生溶菌素及運鐵乳蛋白,以抑制細菌的生長。3.根據英國科學家在英國及紐西蘭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喝母奶的嬰兒其智商平均比喝配方奶的嬰兒高。4.可避免嬰兒喝配方奶的不適應或配方奶遭受感染而影響嬰兒健康。 二、對母親的優點1.較經...
植物胞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內含有的酵素而有不同的名稱及功能。[註三] 過氧化小體(peroxisomes):內含過氧化氫(catalase),可移除細胞內有害的代謝副產物。乙醛酸循環體(glyoxysome):將脂類轉化為細胞的碳源,於植物種子中特多。葡萄糖生成體(gluconeogenesis):可將脂肪酸轉化成葡萄糖並運送至胚。 質粒體(plastids)亦稱為色原體。大小約4~5微米,具有雙層膜的構造,含有自身的DNA,可自行分裂複製。可分為下列四種形式: 葉綠體(chloroplasts):富含葉綠素,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
骨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動物為了解決生長的困擾,軟體動物在生長過程中能不斷分泌新的物質來加大外骨骼。節肢動物則產生特殊分解,能溶解外骨骼中的鹽類,使外骨骼變軟,再由背部撐開,稱為蚋皮作用,蚋皮後個體柔軟,可快速生長,再形成另一個新且較大的外殼,再藉由鹽類沉澱外殼變硬,但在外殼變硬的過程中,個體軟且無法行動,很容易受到捕獵者的捕殺,所以一般都會找較隱密的地方蚋皮。(註2) 內骨骼脊椎動物具備內骨骼,外面附著肌肉,有支持身體、運動及保護的功能。由活細胞及無生命的基質所組成,但不向外骨骼會妨礙生長。(註1) 人體骨骼人體的骨骼系統是由206塊骨頭...
小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有凸起,稱為絨毛。它是消化管中最長,也是消化作用完全的部份。(註2)2. 小腸分泌的腸液含有麥芽糖、乳酸,能將麥芽糖、蔗糖、乳糖等雙糖分解為小分子的單醣。(註2)3. 小腸總共分為三段,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在食物進入小腸之前,食物會 先在十二指腸經過膽汁和胰液所分解,再透過空腸和迴腸中的腸液所消化,接著食物在小腸內以蠕動的方式分解,經由小腸壁來吸收所有消化後的養分。食物在這些消化過程中,可以將碳水化合物轉變為單醣,蛋白質轉變為氨基酸,脂...
酵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由細胞所合成的高分子物質,一般為蛋白質構成。用以促進各種特定生化反應的進行,如促進體內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合成作用等。且一種酵素只能對某一類或某一個化學變化起催化作用。也稱為「」。
腸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大、小腸的腸黏膜及小腸、十二指腸的腺體所分泌的液體。色呈灰白或淺黃,內含激素、消化、黏液及具有中和作用的物質,能中和胃部的鹽酸、幫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分泌量受食物、迷走神經和激素所控制。
精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細胞質)。(註2)精子可分為頭部、尾部和中部。頭部有細胞核,且前端有頂體,頂體內有高基氏體,可產生,用來幫助精子穿透卵子(可消化包圍卵子的濾泡細胞。中部具有粒線體(可供給ATP,讓尾部運動)。尾部的微小管與一般鞭毛中的結構相似,都是9+2的特別排列。精子內大部分的細胞質都已經去除,而且被曲細精管內的足細胞給吞噬。(註2) 男性生殖構造的結構(註1)1. 睪丸-有許多細精管,能產生精子並且分泌男性激素。2. 輸精管-輸送精子的通道,可以與尿道相連而將精子由睪丸運送到體外。3. 儲精囊、攝護腺和尿道球線-分泌精液(精液的...
菌物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核及大型液泡,並有肝醣、蛋白質和脂肪等食物顆粒。個體有單套染色體或雙套染色體兩種。酵母菌可分泌多種,可進行酒精發酵作用,以雙套染色體的個體發酵能力較佳。生殖方式以出芽生殖為主,產生的新個體有時並不和老的個體分離反而連成群體。酵母菌的有性生殖是正負兩交配型的酵母菌而成為合子,合子為雙套染色體。雙套體的酵母菌經減數分裂而產生孢子,孢子萌發後便發育為單套染色體的酵母菌。(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菌物界英文關鍵字: Kingdom Myceteae 參考書目註1:生物學,黃世傑,王瑋龍,陳森香合編著,華杏機構叢書,200...
口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口腔(oral cavity)1.1 牙齒1.2 舌1.3 口腔癌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口腔(oral cavity)由上顎、下顎、唇、頰等所構成的一個空腔,內有舌和牙齒。人的消化系統始於口腔,食物經牙齒磨碎後,經唾液的潤滑,便於吞嚥,唾液中的澱粉可分解澱粉為麥芽糖;舌頭可以幫助咀嚼和吞嚥,而唾液由唾腺分泌,其開口位於口腔。(註1) 牙齒牙齒可分為門齒、犬齒、大臼齒、小臼齒。用於撕裂、咬斷、研磨食物,幼兒時期有牙齒20顆,稱為乳齒,成人有32顆,稱為恆齒。依牙齒構造可分為三層,最外層為琺瑯質是人體中硬...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