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倚老賣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倚老賣老」就是仗著自己年紀中來賣弄自己的閱歷,有瞧不起別人的意思。在戲曲小說中常見,例如元雜劇《謝金吾》,全名《謝金吾詐拆清風府》,又名《清風府》、《私下三關》,作者已不可考。劇中敘述宋真宗時王欽若欲陷害楊家未能得逞的故事。王欽若本是金國的奸細,本名賀驢兒,官至樞密使。他假意效忠宋朝,卻暗中幫助金國謀取宋室江山。楊家一門效忠宋朝,屢次阻止金兵進犯,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因此王欽若決定,要奪取宋室,必先鏟除楊家。於是王欽若命令女婿謝金吾,以修築御街為由,擅改詔書,拆毀楊家的清風樓。清風樓本是奉聖旨而興建,象徵著楊家對於朝廷社稷的功業。王欽若想藉此種羞辱,騙回駐守在瓦橋關的楊六郎,然後將他誣陷殺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算計、陷害。如:「擺了一道」。《儒林外史》第四回:「把劉先生貶為青田知縣,又用毒藥擺死了。」
東窗事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秦檜與妻王氏在東窗下密謀陷害岳飛。秦檜死後受譴責,於冥司托人告訴王氏說,東窗下的密謀已經暴露了。見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四.佞倖盤荒》。後以此比喻陰謀敗露,將被懲治。《警世通言.卷二○.計押番金鰻產禍》:「我早間見那做娘的打慶奴,晚間押番歸卻,打發我出門。莫是『東窗事發』?若是這事走漏,須教我吃官司,如何計結?」也作「東窗事犯」。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
自命不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漣確有其人,明朝人,號大洪,個性磊落有節操,官至左副御史。天啟四年,楊漣上書彈劾閹黨魏忠賢,次年被陷害入獄而死,在湖北一帶流傳著大量有關他的傳說。相傳,楊漣在未顯達之時,已是湖北有名的文人,自視甚高。他因噎成病,夢見一神仙要他去江邊的柳樹下,找一個吹笛的人。隔天,楊漣到了江邊,果然見到一名道士吹笛,便將身上的金子全給他,請他幫忙治病。道士卻將金子全丟到江中,楊漣看了覺得十分可惜。道士本是仙人,想度楊漣成仙,見他塵念未消,只好作罷,便用力的拍楊漣的後頸,把他的病治好了。文末,蒲松齡藉異史氏之筆評論道:「與其讓天上多一個仙人,不如讓人間多一個聖人。」文中提到楊漣「自命不凡」,這句成語常被用來形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誣陷、陷害。如:「誣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陷害、欺騙。如:「坑人」、「坑害」。《紅樓夢》第九三回:「我並沒得罪人,為什麼這麼坑我?」
盤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盤根錯節」的原義是樹根盤屈,枝節交錯;也可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東漢虞詡因曾得罪大將軍鄧隲,鄧隲一直等待時機想要報復。不久朝歌一帶發生暴亂,鄧隲故意陷害虞詡,讓他被派到朝歌當縣長。虞詡的親友都來慰問他,虞詡反而笑著說:「有操守的臣子,遇到難辦的事不會逃避;就像砍樹時,如果沒有遇到長得盤根錯節的樹木,又怎能顯出斧頭的鋒利呢?這正是我立功的好時機,我很奇怪諸位因此來慰問我。」果然虞詡上任後,一舉平定了朝歌的動亂。後來「盤根錯節」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
懷璧其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懷藏。懷璧其罪指身藏寶玉,因此獲罪。《左傳.桓公十年》:「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後比喻懷才而遭人嫉妒陷害。如:「廉頗年雖老大,仍欲為國征戰,怎奈懷璧其罪,終不得見用。」也作「懷璧獲罪」。
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封神演義》第九九回:「你這二賊,惑君亂政,陷害忠良,斷送成湯社稷,罪盈惡貫,死有餘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