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2.6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簫」條。
中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宮廷音樂中地位最高的是中和樂,體現最多復古思想,因其所使用樂器多是民間久已不用的古代雅樂樂器。運用場合為祭祀、朝會、宴饗等三種。首先,作為祭祀用的中和樂規模最大,兼用文舞、武舞,連歌生、舞生共用二○四人,歌詞中強調皇帝與神明間的關係,間接抬高統治者的地位,造作一套徒具形式的古樂,故祭祀時皇帝出入儀仗也用到鹵簿大樂。其次,朝會和宴饗用的中和樂,不包含歌和舞,樂器種類相同,但件數減少,只用四十人,在大殿舉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種類名稱。具雅樂特色的燕饗時之儀式樂舞。《新唐書.禮樂志》:文宗(西元827∼西元840)好雅樂,詔太常卿馮定采開元(西元713∼西元741)雅樂作成「雲樂」。樂器有:玉磐、四虛、琴、瑟、筑、簫、箎、籥、跋膝、笙、等皆一,登歌四人,分立堂上下,童子五人,繡衣執金蓮花以導,舞者三百人(《樂府雜錄》:舞童五人),階下設錦筵,遇內宴乃奏。另《唐會要》:太常梨園別教院有「雲樂」一章。
《新唐書.禮樂十二》、《樂府雜錄》、《唐會要.卷三十三》、《唐代音樂史的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唐朝(西元618∼西元907)宮廷樂舞管理機構。武則天如意元年(西元692)在中書省內設置習藝館(別名翰林內教坊),同時在教坊設「雲府」。該府之樂舞人員經常支援「宜春院」之演出。「雲府」之人員稱為「宮人」,即賤隸;非直美惡貌殊,佩琚居然易辨 ── 內人帶魚,宮人則否。「雲府」存在時間很短,神龍中(西元705∼西元706)「雲府」復歸「內教坊」。
《唐會要.卷三十四》、《教坊記》、《唐代音樂史的研究》。
陸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字子美。撫州金溪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公元一一七六年前後在世]。學問淵粹。隱居梭山講學,因號梭山居士。 簡介其學以切於日用為要旨,日之言行,夜必記之。舉遺逸,不應。 著作梭山文集 、梭山日記及家製、 州郡圖 ,《 宋史本傳 》行於世。資料來源:網路
舞舞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舞譜名。舞本為周代文舞,是周代祭祀四族神時所跳之舞,因大共有九章,又稱九舞舞譜是元代余戴以古代的《河圖》、《洛書》為基礎作為周代的文舞,擬舞為譜稱之。
王克芬主編《中國舞蹈詞典》199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樂名。〔見《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名。唐代宮廷樂舞。《唐會要》卷三十四載:「文宗朝開成三年(西元838)四月,改《法曲》名《仙曲》。仍以伶官所處為仙院。」可知《仙曲》是由居住在宮廷樂舞機構仙院的樂官和伶官表演的樂舞。
凱容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南北朝時代,宋(西元420∼西元479)建國後,於永初元年(西元420),將前代之《正德舞》改稱《前舞》。孝建二年(西元455)改《前舞》為《凱容舞》。《凱容舞》被認為是舜時之《舞》,該舞於漢高祖(西元前206∼西元前195)時稱《文始舞》。《凱容舞》所用之舞具亦與《文始舞》相同;皆為籥與翟。此舞在宋時代,用於郊祀與宗廟祭祀禮儀中。
《通典.卷一四七》、《南齊書.樂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種類名。宋朝(西元960∼1279)教坊四部之一。宋初循舊制,凡四部:一、「法曲部」;二、「龜茲部」;三、「大鼓部」;四、「雲部」。開寶(西元968∼西元975)年間平南漢(西元917∼西元971),擇廣州內臣之聰慧者八十人,令於教坊習樂藝,賜名「簫部」。雍熙(西元984∼西元987)初,改名「雲部」,每於上元觀燈,上己、端午觀水嬉,皆命彼等作樂於宮中。遇冬至、元正、清明、春秋分社之節,親王府中宴射,亦用之。「雲部」有大曲十三首:中呂宮「萬年歡」;黃鍾宮「中和樂」;南呂宮「普天獻壽」;正宮「梁州」;林鍾商「汎清波」;雙調「大定樂」;小石調「喜新春」;調「胡渭州」;大石調「清平樂」;...
《宋史.樂志》、陳暘《樂書》、《宋會要》。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