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9.91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怡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怡悅、陶性情。如:「閱覽文學作品,蒔花鳥,在在都可以怡情性。」也作「怡情理性」、「怡情悅性」。
生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在戰亂後,不擾民、不勞民,藉以恢復人民的元氣,培人民的生機。唐.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生息。」清.昭槤《嘯亭續錄.卷二.本朝富民之多》:「本朝輕薄徭稅,休生息百有餘年。」
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心性出於〔孟子.盡心上〕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其性,所以事天也。」
  孟子說人如果可以盡其本心,就能知道他的本性,能知道本性,就能知道天道的道理(參見「盡心知性」)。但是光是知道還不夠,還要有篤實踐履的功夫,因此應該進而保存這顆純然靈明的本心,不使它放失;再加順天賦的本然善性,不使它受戕害。對於上天公平地賦予每個人的這種天性,能夠保持它不放失、又不遭受戕害的,就可稱作是仁人了!所以,人的所作所為如果都能與天相合,就是承事上天、不違天理的作法。
  存心而不使之放失,即是專心致志於保持仁義之心,然而在人生歷程中,許多物欲使心陷溺...
菽水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貧寒家庭對父母的孝順奉。參見「菽水承歡」條。如:「為人子女者雖然無法做到錦衣玉食,但總希望能夠略盡菽水之。」
生送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離婁下》:「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指子女對父母生前的奉和死後的殯葬。《禮記.禮運》:「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也作「老送終」、「生送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我雖無三年育之苦,也有十五年抬舉之恩,卻休忘我夫妻兩口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教。《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吃了多少辛勤,壞了多少錢物,殷殷撫。」《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撫他成人,平日逢時遇節,可以到老爹家裡來。」
癰遺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姑息奸,必遺後患。參見「癰成患」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給衣食與生活所需。《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河南民王四妻靳氏一產三男,命有司量給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物由食物中吸收並利用必須的營素,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機能及生長,並合成新的體組織,此全部過程的總和,稱為「營」。
2.分。如:「牛奶含有豐富的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