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82.50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依違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不贊成也不反對。指對事情的態度不明確,模稜兩可。《明史.卷二一八.方從哲傳》:「貴妃求封后,舉朝力爭,從哲依違兩可。」《清史稿.卷三九一.倭仁傳》:「剛正不撓,無所阿嚮者,君子也;依違兩可,工於趨避者,小人也。」
爍金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的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直奉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十一年,以曹錕為首的直系和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隊,於北京附近開戰,奉系兵敗,張作霖宣布東三省自治,此為第一次直奉戰爭。後來奉系聯合皖系殘餘勢力反對直系,於十三年爆發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潰敗。
吳嘉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援郡成功」賞內閣中樞,加侍讀銜。同治三年,太平軍進軍南豐,其率鄉兵守城戰死。觀點:為學主陸、王學派,反對將程、朱理學與陸王學派對立。文從姚鼐,推從管同、陳用光。又師事梅曾亮,受古文法。與陳用光、陳學受、陳溥等,皆為桐城派流衍江西之代表。所為文「英奇磊落,嚴俏深刻,才氣不可一世」,且與桐城諸加氣息,殊不相類。詩尤工,「戛戛自异,思致甚幽,氣勢甚豪,嶔崎磊落,兀傲堅硬,不摹仿古人,亦不隨逐時人」著作:著有《求自得之室文鈔》十二卷、《尚絅盧詩存》二卷、《諸經說》六種等。評論:王拯《求自得之室文集.序》:「懷經世志,不欲儀以文人...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計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育的考慮2 反對共產與共妻3 音樂及體育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生育的考慮亞里士多德主張為政治者應該考慮男女適合結婚的年齡,男生以37歲為主,女生則為18歲,又說男性在70歲而女性在50歲以下是生育年齡的極限。因此在上述年齡中男女兩性結合,可以與生育年齡相搭配,太早結婚,則男人會妨礙行上完全的發展,女生變成脾氣暴躁而不節制,早婚生子,體能及智力每況愈下,其次,子女出生之間隔不應太長,也不應太短,應取中庸之道。 反對共產與共妻亞里士多德不願...
青黃未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青黃不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北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相,推行名為「青苗法」,俗稱「青苗錢」的財政新政。政府在每年農家經濟拮据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正月貸而夏還,五月貸而秋還,還本時納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貸剝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歐陽修上書反對新法,認為此法是向人民放債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陳施行青苗錢不當的地方,他認為:「夏季的糧食錢在春天發放,剛好是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的時候,雖然不是每一戶人家都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右翼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張維持政經、社會等的現狀,反對激烈改革的人。亦泛指在文藝、學術、思想等方面趨於保守的人。如:「他是個極保守的右翼分子,對於公司的種種改革均力表反對。」
反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有關核子帶來的破壞、汙染環境等提出反對的主張或行動。如:「近幾年環保意識高漲,反核運動有加溫的趨勢。」
體貼入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體貼入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趙翼(西元1727∼1814),字耘松,號甌北,江蘇陽湖人,是清代詩人及史學家。他的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論詩重「性靈」,主張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時的復古傾向,也不滿沈德潛等人的「神韻說」及「格調說」。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了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在評論杜甫詩作的文章中,他認為杜甫的詩,表現了他個性中本有的性靈,完盡地表達了詩的意境,往往是其他人所無法達到的。另外部分寫景的詩,即使未必是所要表達的意境,然而因為竭意地摹寫,反而令人讀來印象深刻難忘,感覺奇險至極。至...
迎刃而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後來「迎刃而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戰事進展順利。亦用來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