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183 ms
共 4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芮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芮德目錄1 反對觀點2 主要觀點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反對觀點芮德反對經驗論者的極端還元主義,但是他所持的反對觀點,與米爾採用的形式不同。和康德一樣,芮德認為心靈本身即擁有力量,強烈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知覺。然而和康德不同的是,芮德認為這些力量或官能,與大腦的某些特定部位對應。他假定有腦中有二十七個分離的...
|
競爭市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的理性迷思,在已被政府機構及專業協會機構化的環境中運作,同時將被如今支持K-12教育專業者強烈的反對。 參考書目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林明地、王如哲、王瑞塢、江芳盛、何宣甫、李安明、林純雯、張明輝、湯堯、黃宗顯、簡玉敏、謝文豪、魏惠娟譯)(民92)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原著出版年:2003年)。p.351~352
|
柏林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七八年俄、土戰後所締結的《聖斯泰法諾條約》,遭到英、奧強烈反對,經德國首相俾斯麥從中斡旋,於同年六月在柏林召開的會議。
|
獨裁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是封閉而排外的,不需受到法律的拘束,缺乏統治之正當性,透過政黨以社會動員或祕密警察等管道監視、鎮壓反對者。然其與極權獨裁亦有不同處,其權威往往訴諸於領袖個人氣質,且在威權獨裁下雖限制公民權利,但對於社會之宗教、文化、經濟等則不設過多限制。 極權獨裁(the totalitarian dictator)在極權獨裁下,政府依據某特定之意識形態來改造社會,將不符合此理想目標者作為敵人改造,甚至是消滅,如希特勒迫害六百萬猶太人、史達林殺死數以千萬的俄國人一樣。(註2)而在極權獨裁統治下,人民從內到外的生活都被統治者控制,無法表...
|
清教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英國新教徒的一派。十六世紀後半,因反對英國國教而起,主張澈底改革。被禁後,轉往荷蘭、美洲,並協助美國獨立運動成功。
|
五年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故事2 國家管理一切3 集體農業4 關鍵字5 出處 故事俄國布爾什維克(後稱共產黨)的奪權導致一場內戰。領袖列寧採取恐怖的暴力手段鎮壓反對力量,並依馬克思主義的公有制原則,將依竊私有的企業和土地歸回國有。共產黨人雖然取得內戰的勝利,但許多人認為列寧的手段過於嚴苛。1921年,列寧採取了「新經濟政策」,允許某些自由貿易。新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取代了昔日的俄羅斯帝國。1924年列寧去世後,包括史達林在內的三位領導人執政,但列寧的同志,野心勃勃的托洛斯基則被排除在外。1928年史達林掌控最高領導權,他著手進行以發...
|
騰踏飛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飛黃騰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飛黃騰達」原作「飛黃騰踏」。韓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主張「尊崇儒學,攘斥佛老」,反對繁采寡情的駢體文,提倡明道致用的散文寫作。得到當時知名文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響應,終使唐代的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正是其提倡的古文運動的最好實踐。同樣的精神,亦反映在韓愈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上。〈符讀書城南〉這首詩,正是韓愈為了勉勵他的兒子韓符能勤奮向學所寫的。在詩中韓愈強調了為學的重...
|
體物入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體貼入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趙翼(西元1727∼1814),字耘松,號甌北,江蘇陽湖人,是清代詩人及史學家。他的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論詩重「性靈」,主張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時的復古傾向,也不滿沈德潛等人的「神韻說」及「格調說」。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了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在評論杜甫詩作的文章中,他認為杜甫的詩,表現了他個性中本有的性靈,完盡地表達了詩的意境,往往是其他人所無法達到的。另外部分寫景的詩,即使未必是所要表達的意境,然而因為竭意地摹寫,反而令人讀來印象深刻難忘,感覺奇險至極。至...
|
後起之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范甯(西元339∼401),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2) 風流雋望:指英俊傑出才智出眾的人物。雋,音ㄐㄩㄣˋ,今同俊。 ◎2《晉書.卷四三.郭舒列傳》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
迎刃以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後來「迎刃而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戰事進展順利。亦用來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