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4.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守殘保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殘守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
保守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政治、經濟、社會改革等方面,主張維持現狀,反對激烈變革者。
後起之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范甯(西元339∼401),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2) 風流雋望:指英俊傑出才智出眾的人物。雋,音ㄐㄩㄣˋ,今同俊。 ◎2《晉書.卷四三.郭舒列傳》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餘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當為後來之秀,終成國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操刀傷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鄭國子皮想重用年輕、閱歷少的尹何為邑大夫,使其學習治國法。但子產反對,以捨不得將美錦綢拿去學習裁縫,卻捨得用才淺者去治理邑都,是輕百姓重錦綢的做法來勸諭子皮。典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後比喻將權力授予才能、經歷薄弱者,必招致失敗。北魏.溫子昇〈西河王謝太尉表〉:「常恐執轡輕輪,操刀傷錦。」
抽象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摒棄具體形象,完全憑著直覺和想像作畫。畫中的形象通常帶有幾何形體或設計觀念。其主要源流有二種。一種是以荷蘭畫家蒙德利安等為主,主張以幾何形體構成的形式美,反對用曲線,而以水平線、長方或正方形構成。另一種是以俄國畫家康丁斯基等為主,主張繪畫以色彩、點線面表現主觀的情感。
流亡政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軸心國侵占的國家,將其政府遷至海外繼續運作。如波蘭、比利時、荷蘭等國將政府遷至英國倫敦。今泛稱當某國為外國占領或反對政權控制時,該國在國外建立的政權。如科威特在西元一九九○年遭伊拉克占領時,科威特政府遷往沙烏地阿拉伯的塔伊夫運作。
心謗腹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裡不說,卻在心裡反對、責罵。《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慮群下疑惑,心謗腹非。」
金銷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的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迎刃冰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很快地滅了吳國。後來「迎刃而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戰事進展順利。亦用來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
保殘守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殘守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